事后一算,平均每亩地收获土豆四千五百多斤。
看着堆成山的土豆,村里上了年纪的个个都抹起了眼泪。
活了大半辈子,他们没见过亩产这么高的粮食。
有几个女人甚至嚎啕大哭起来,哭自己那没活下的亲人们。
要是以前能有这样的粮食,他们就不会饿死了呀!
江潮看得也是眼圈发热,他走到杨致远身边,拍着他的肩膀,道:“杨秀才,你这是大功一件啊,我一定要上书知府大人为你请功。”
回到县衙后,江潮果然写了一封厚厚的奏折,连同一筐土豆连夜快马加鞭送到了幽州府。
幽州知府秦放一看内容,激动得拿着奏折的手都发抖。
可激动过后,他很快恢复了理智。
凉州有靖王在,又素来跟杨家交好,土豆既然是杨家主持种植的,自己就绝对不能贪功,非但不能贪功,他还要为那个杨家请功。
所以秦放又加了自己为杨家请功的折子,连同一筐土豆,差专人连夜送入京城。
几千里路,不过十日时间,东西便送到了京城。
东西送到的时候,昭帝还未下早朝。
一听是幽州府来的急报,昭帝和众大臣心里都先是咯噔一声。
不会是又有胡人进犯吧?
这两年,大魏多地正闹旱灾,连番赈灾,国库本就吃紧,可是再也经不住战争了。
风尘仆仆的信使提着一筐土豆快步进了内殿,昭帝和众位大臣都紧张地看盯着这位信使。
唯恐他带来什么不好的消息。
昭帝身边的近侍随喜走下来,接过大竹筐和加了火漆的信封,先把奏折呈给昭帝。
昭帝接过奏折,触手沉甸甸的,打开之后才发现里面的奏折不止一封。
昭帝一目十行,,一口气看完了三封奏折。
心情瞬间变得大好。
“哈哈哈哈,好哇,好哇!”
昭帝一边反复看着手里的信,一边拍着龙椅哈哈大笑。
众朝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个个面面相觑。
难道是幽州那边打了胜仗?
可怎么还有个大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