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世家迁移,百姓随意

看着吐蕃王宫中精细的地图,李恪觉得单单是划分吐蕃为一个省的话,未免太大了点。

故而拿出笔,在上面画出另外两个地方,于是吐蕃被划分为三个省,但这个消息李恪暂时没有对外公布。

吐蕃在这次大迁移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还不知道,就暂时不划分这么多地方了,省得造成官僚臃肿。

毕竟划分出三个省,那至少要三个省长,三个检察长,三个......等等,是很大的一个机构了。

第四天的时候,李恪终于决定回去。

与之一同回去的,还有禄东赞等一众吐蕃旧臣。

“禄东赞,你没有阻止殷亲王他们离开是吗?”

李恪召见禄东赞在一边。

巨大的车辇上,就只有两人在一起。

“请陛下见谅,松赞干布毕竟是我旧主,我不能伤害他的子嗣。”

禄东赞跪下,沉声道。

那天开会,他想到这一点的。

想到如果要投降李恪,那么松赞干布子嗣的投名状无疑是最好的。

但是,他无法下手,因为松赞干布以前对待自己真的不错,自己还有那么点良心。

愿意投降李恪,就是觉得李恪对待百姓这么仁慈,并不是说攻下一座城池就对城池里的百姓烧杀掠夺。

若是暴君,禄东赞就算是拼到最后一人,也不会投降李恪的。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李恪沉吟片刻,摆摆手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作为大唐帝国的霸主,又何惧如此?

就饶他们一命吧,未来也不见得一定能够崛起。

百姓都是想要好生活,只要生活好,那么就不会有人反抗。

对此,李恪有这样的信心,那就是不用担心未来会出现反叛。

但是李恪其实还是有一个担心的,那就是国土太大的话,怎么治理?

国土太大,太远的地方就注定是难以了解他们的情况,就无法知道当地官员的情况。

如果官员不作为,那么朝廷就算是想要给老百姓们一个好的环境,也可能会因为贪官污吏而祸害。

如果能够有后世的通信技术的话,这一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可现在的条件,想要成为后世那种通信技术,少说也要几十年时间吧?

这也是李恪为什么对高句丽和百济等国没有强行征服他们的原因,因为不容易管理。

时机未到,一切还需要自身的强大,才能够统御更多的国土,才能让更多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