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道出兵的事,诸位就选出一位将军来。”
李恪摆摆手,示意他们下去。
聊了那么久,感觉挺累的。
做皇帝好,也有不好的地方。
比如这些政策,还需要做皇帝的来想。
可也不能怪他们,是自己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想的。
但也累啊。
杜如晦等人离开。
三省六部下面再次召开会议。
同时还请来了李靖和程咬金等人。
最后,尉迟敬德挂帅,带领苏定方和薛仁贵等人确定出征队伍。
李恪进行最后的点名,然后调兵五万,浩浩荡荡向岭南道而去平乱。
关于岭南道的叛乱的时候,各国使者也都知道,并且一路纷纷。
调兵五万出征,他们没有可能不知道的。
而且朝廷也没有打算隐瞒他们。
随着大军出征,这些各国使者慢慢开始找借口离开。
当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原意和大唐合作的,是聊完合作条件之后离开的。
对于李恪说订购火铳数量的问题上,只有五成原因订购火铳,剩余的五成竟然没有订购。
对此,李恪感到意外,却也觉得理所当然。
估计是有一些国家的关系比较好,又或者是西域各国中有些国家就是几万的人数而已。
他们不需要火铳,或者不需要那么多的火铳,所以是几个国家一起订购,最后才分。
不过不是订购就有货,需要一年的时间,这期间需要缴纳三成的钱,然后大唐才会给你造。
但他们都不可能带那么多钱在身上的,所以是和大唐签订合同,回去在准备,回到之后在送过来。
对此,李恪不可能有意见的。
因为,也不可能强制得了的。
自然,各国使者离开,要向大唐朝廷告别的。
有个别国家使者,特意拜访了李恪才离开。
比如薛延陀、比如新罗百济、比如西突厥。
西突厥的拓拔归忠离开前,特意拜访了一次阿史那云,然后来见李恪。
“拜见天可汗陛下。”
火拔归忠恭敬行礼。
“免礼。”
“首相找朕何事?”
李恪笑问道。
其他国家的使者,传个意思到来就算了。
火拔归忠却说要见自己,说是有事要找自己说。
李恪这才见他,要不然也不会管他那么多,才不会见人。
“想着这次回去,可能再无机会见到天可汗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