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和公孙景一样,除了无奈,也只能无奈,并不能改变什么。
两个人对于佛道之争的见解,让公孙景对道觉的深明大义感到欣赏。
而道觉对公孙景为道门做出的努力,和济世为怀的品格也同样感到敬佩。
于是,两个人成了知己好友,相约结伴而行,不为别的,只为做出一点贡献,结束这场佛道之争。
可是两个小人物,他们能改变全局吗?
连他们自己……也未必有那个信心吧。
但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总要有人身先士卒,去尝试改变这些事。
其实看到这里,我多少觉得这个故事是被编造出来的。
我觉得李浮光的外公,可能是从地摊文学上看的野史,然后把这段野史给信以为真,写到了笔记本上。
先不管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公孙景和道觉这两个人,即便是有,他们当时的对话和心理,是怎么被记录下来的?
而且野史虽然有些是真的,但大部分都是被人为编出来的,基本上都找不到出处。
但为了破解李浮光的身世之谜,我们只能暂时把这段故事当成真的,继续往下看。
这其实写的就是公孙景和道觉和尚的故事。
这一道一僧结伴入世修行,替百姓解决困难,后来云游到一个地方,见这地方人丁稀少,且天黑之后,百姓们皆是闭门不出。
后来二人才得知,这附近山上有一个邪祟,害人不浅,已经残害了不少百姓,当地百姓对此苦不堪言,却又无能为力。
二人一听,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便准备上山去除掉这个祸害,还老百姓一个太平。
结果这二人到了山上,蹲守了几天几夜,也没见到邪祟的影子,当时又正值冬季,两个人又冷又饿,最后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只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