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笏朝天,运转运,破而后立,先败再发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使用朝笏开始有了等级之分。

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则是用竹笏。

而且对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

到了明代则是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用象笏,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则是失去了使用朝笏的资格。

再往后,这朝笏的使用到了清朝之时,就已经被废弃了。

因为据说当时的清朝官员主要以骑马射箭为主,官员们手中要持鞭握缰,空不出手拿笏。

不过有趣的是,古时官员,原则上一人只用一只笏,但公务繁忙的官员却允许用好几个,

拿不下了,就自备一个袋子,这个袋子后称为“笏囊”,因为多了,就需一个随从背着一同上朝。。。

唐代的张九龄为相时,因为年老体弱,就用出了随从被笏囊的办法。

而自他之后,这随从背笏囊,竟是成为了古时官员的一种时尚。

官员纷纷仿效,以此显示自己公务繁忙。

似乎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深得帝王看重。

“看到了吧,我一囊的笏,而你只有一个,皇上看不看中,可想而知了吧!”

其实说白了,在后期的时候这朝笏已经成为大臣们手中的攀比工具。

。。。

不过在这里,那些大臣的眼睛却是并没有盯着朝笏,反而是个个神情肃穆的盯着他们前方的高台之上。

而在他们视线的终点处,则是出现了高九米宽也九米的石头平台。

平台与地面被一道倾斜的台阶连接,而位于石台最顶端的,则是象征着最高权利,最高统治。

也是受无数人仰视,受无数人敬仰的帝王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