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桓楚注定是个短命的伪政权

这支不起眼的小部队誓言推翻桓楚伪政权。当时刘毅、何无忌都是平民百姓,刘裕顶着桓楚政权的建武将军、彭城内史官职,因此刘毅、何无忌就推刘裕为盟主,号召天下反桓。

首义之初,事情繁杂。刘裕急需一位处理事务的主簿,协助自己。刘毅就推荐了刘穆之,说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刘穆之是莒县(今属山东)人,出身平民,博览群书,精明能干,做过地方小官,当时正闲居京口。刘裕听说过刘穆之的文才,立刻派人去请。巧了,刘穆之听到城中军队喧闹,出来探望,遇到来请他的使者,就跟着去见刘裕。两人一见,惊喜地发现志同道合,顿生相见恨晚之感。刘穆之欣然同意担任刘裕的主簿,负起了刘裕谋主兼秘书长的角色,一上任就将首义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刘裕十分满意。从此,刘裕和刘穆之开始了“刘备—诸葛亮”般的亲密合作。

刘裕整顿完毕后,主动进攻建康。桓玄仓促还宫部署应对。他主要有两个对策。第一是赦免扬、豫、徐、兖、青、冀六州的百姓,收揽人心;第二是任命桓谦为征讨都督,派吴甫之、皇甫敷两人分别率军北上迎战刘裕。

三月,刘裕和吴甫之在江乘遭遇。吴甫之是桓玄的骁将,带领的部队也是百战精兵。这一场仗打得异常惨烈,刘裕手执长刀,大呼着亲身冲入敌阵。在他带领下,起义军奋勇前进,阵斩了吴甫之,击溃了桓玄的一支部队。刘裕进军到罗落桥的时候,皇甫敷率另一支部队数千人恭候迎战了。刘裕和一同起兵的檀凭之分别率领一支部队,冲向敌阵。檀凭之血战阵亡,其众退散。刘裕前后奋击,越战越勇,最后攻破皇甫敷部队,将皇甫敷斩首。起兵之初,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共建大谋。有相面高手说,刘裕等人日后会大福大贵,只有檀凭之没有富贵相。刘裕对何无忌等人说:“我等同舟共济,日后命运不会有偏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檀凭之也不会例外。”因此,大家都不相信那个相面术士的话。如今,檀凭之战死,刘裕在悲痛之余,开始相信术士的预言,对讨桓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吴甫之、皇甫敷接连被杀,桓玄大惊,召集大臣讨论。一上来,桓玄就问:“朕会失败吗?”曹靖之回答:“如今神怒人怨,臣恐怕前途不妙。”桓玄说:“百姓或许怨恨我,神灵为什么也发怒呢?”曹靖之回答:“您把晋朝宗庙移到江滨,让它漂泊失所;大楚的祭奠,只祭奠了先皇(指桓温),连祖父(指桓彝)都没有祭奠,上天当然要发怒了。”桓玄追问:“那你之前怎么不劝谏我?”曹靖之回答:“您身边的人都奉承您为千古圣君,粉饰现在是尧舜之世,我哪敢多言!”桓玄后悔莫及,又恨又怕。

后悔归后悔,桓玄还得硬着头皮迎战刘裕。他一面找术士诅咒刘裕,一面收拢两万军队,派遣桓谦、何澹之屯东陵,卞范之屯覆舟山西,准备战斗。刘裕推进到覆舟山东,让将士们饱餐一顿后,抛弃余粮,以破釜沉舟之势对桓军发动攻势。他选派年老羸弱的人在蒋山上分张旗帜,然后指挥部队分道进攻。桓军的侦察兵看到后,以为刘裕军队人数众多(其实才几千人马),回去报告桓玄:“裕军四塞,不知多少。”桓玄更担心了,加派庾颐之带领建康城内的精兵增援前线。

决战正式开始,刘裕、刘毅等将领身先士卒,直前冲击。将士人人死战,喊声惊天动地。刘裕见东北风急,就沿途放火焚烧,烟尘张天。建康城内都能听到城外鏖战的声音,看到漫天的烟尘。桓军士气低落,刘裕等人斗志昂扬,结果桓谦等诸军被击溃,纷纷后逃。城内,桓玄集合亲信数千人,扬言要出城与刘裕决一死战,暗地里带着儿子桓升、侄子桓浚等出建康西掖门,到达石头城,坐上事先准备好的小船,向长江上游逃去。

建康落入刘裕手中,周边郡县也纷纷反正。起兵不满一个月,他就成了胜利者。可是更大的麻烦随即而来:推翻了桓玄以后,政权怎么办?建康不能一日无主,起义军和反正的地区不能群龙无主。刘裕的选择很少。他可以自己称王称帝,可是他是以讨伐桓玄篡位起兵的,如今自行登台掌权,和桓玄有何区别?又如何安抚天下?况且,和刘裕合作起兵的刘毅、何无忌等人也不会支持。所以,刘裕还是需要把东晋朝廷的牌子给抬出来,在东晋的旗帜下发号施令。问题在于晋安帝司马德宗已被桓玄软禁在浔阳了,尚在桓玄控制的范围之内。怎么办?刘裕决定找一个皇室成员出来,暂代朝政。

桓玄篡位后,司马皇室的子弟都被桓玄贬居外地了。原来的武陵王司马遵被贬为彭泽侯,被勒令到彭泽(今江西九江彭泽)居住。巧的是,司马遵出发时船坏了,他就在建康逗留了下来。司马遵人既在建康,思想又极端反桓。右将军桓伊曾去拜访他,司马遵说:“我家的门不为桓氏开!”左右劝他:“桓伊虽然姓桓,但和桓温是疏宗,您和他相见无妨。”司马遵说:“我听到别人姓木字边,就想杀了他,更何况他姓桓了!”这样的人,桓玄篡位后没有除掉,是一大疏忽。如今,司马遵成了刘裕搬出来号召天下的理想人选。于是,刘裕等人推举司马遵为大将军,搬入皇宫居住,代行大权。刘裕等人通过司马遵迁转百官,将他所辖的命令称制书。司马遵大赦天下,但是和桓玄同祖的子弟不在赦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