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鲜卑人的祖先居住在鲜卑山(今内蒙古东北),故而称为鲜卑。一般认为鲜卑人是东胡的一支。“鲜卑”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在《三国志》、《后汉书》中鲜卑与乌桓并称东胡,东汉初年乌桓人大量迁入塞内,与之相邻的鲜卑人也跟着南迁,这些鲜卑部落大多聚居在辽东一带。后来又有鲜卑部落内迁至辽西,因此又有辽东鲜卑、辽西鲜卑之分。慕容鲜卑是辽东鲜卑的一部分。南迁的这些鲜卑部落依然过着豪迈的草原生活,“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膘”,尚武崇力,聚散不定,呼啸成军。
话说辽东鲜卑一共有三部。慕容鲜卑部位于辽东鲜卑的中部,东西分别为宇文鲜卑和段氏鲜卑所包围,而实力弱于两部。慕容家族的首领莫护跋在曹魏初年率领其部内迁到辽西一带。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时,莫护跋随战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在辽西的昌黎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建国。莫护跋家族开始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为“步摇”,后转音为“慕容”。慕容鲜卑以此得姓。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也因为协助朝廷征讨立功,被晋武帝封为鲜卑大单于。慕容部又转迁到辽东北部。在不断的迁移过程中,慕容部落越来越接近汉族地区,逐渐汉化。
历史此时赐予了鲜卑族一位杰出的领袖:慕容涉归的儿子慕容廆。
慕容廆小的时候就被誉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父亲慕容涉归死后,叔叔慕容耐通过政变夺取了部落大单于之位,还派人刺杀慕容廆。年幼的慕容廆只好向南逃,开始亡命辽东,幸好被好心的汉人收留掩护才幸免于难。在汉人地区生活期间,慕容廆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许多汉人的文化和政治智慧,深深烙上了汉文明印记。不久,慕容耐被手下人所杀。慕容族人公迎慕容廆为新单于。
慕容廆上台之初就将从汉人那里学来的智慧运用到了部族的内政外交上。他首先发现了并不被祖先和其他部落重视的西晋王朝的价值,主动遣使觐见晋武帝,接受了晋朝官职,表面上自为藩属,实际上使弱小的慕容部鲜卑获得了“尊王”的金字招牌,多了一重保护;其次,慕容部重金联络其他两部鲜卑。段氏鲜卑是当时辽东各部中实力最强者,慕容廆便迎娶了段部单于的女儿为妻。慕容廆深知,称霸必先图强。中原八王之乱正酣,称王称霸者前仆后继。辽东最强的段氏鲜卑排斥避难而来的中原移民和汉族士大夫。而慕容廆政法分明、用人唯才,很快集中了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慕容廆移居大棘城,教人耕种,制订与汉人相似的法令法规。慕容鲜卑加速了汉化过程,迅速繁荣起来。
晋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慕容部近邻宇文鲜卑的首领宇文莫圭统一了塞外的东胡各部,自称单于,将进攻矛头指向慕容部。气势汹汹的宇文大军进攻慕容部边境各城。慕容廆沉着冷静,亲自迎战,首战告捷。宇文部很快又集结了10万大军卷土重来,将慕容廆包围在大棘城中。一时间,亡国阴云笼罩慕容部落。慕容廆却谈笑自若,说:“敌兵虽多,但却毫无章法可言。胜负早在我的算计之中了。诸位只管拼力一战,没什么好愁的!”他激励士气,主动出战。宇文军队多而不精,面对冲击乱作一团,溃败得一塌糊涂。此战,慕容部追击上百里,斩首数以万计。宇文鲜卑不得不远逃塞外,慕容部一跃由弱而强。
慕容廆战后又花了多年时间消化建设已有的疆域,整编训练军队。他采纳汉王朝的郡县制,建立完备的政权系统与机构,设宰相、司马、列卿将帅等官职,同时“起文昌殿,乘金根车,驾六马,出入称警跸”。《晋书》也承认慕容氏政权“皆如魏武、晋文辅政故事”。晋室早已南逃,司马睿在南京称帝,遥拜慕容廆为龙骧将军、大单于。慕容廆继续尊奉东晋为正统,派遣使者通过海路通使东晋,从而以东晋皇命讨伐各部,收敛人心。
慕容鲜卑势力的壮大促成了辽东的晋朝残余势力和高句丽、段氏鲜卑、宇文鲜卑等势力的集体敌视。辽东此时是南迁建康的东晋王朝的一块“飞地”。东晋任命的平州刺史崔毖表面上是本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实际上他的话只在衙门里算数。而高句丽和两部鲜卑不愿意慕容鲜卑做大——他们不懂合作共赢的道理,就在崔毖的撮合下组成了四方联军讨伐慕容部,挑起辽东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战。
晋太兴二年(公元319年),联军浩浩荡荡攻入慕容部的境内。
慕容鲜卑遇到了崛起路上的第一条“大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