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五胡十六国

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在政绩上几无建树可言。尤其是在民族问题上,它曾经有机会解决日益严重的少数民族内迁问题,却毫无作为。

在广袤的中国北方,各个少数民族从两汉时期就可以陆续内迁,成了历代王朝必须面对的问题。到西晋建立初年,内迁各族遍布从幽州(今河北、京津地区)、并州(今山西)到司隶(今陕西)、凉州(今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广大地区,深入益州(四川地区)、冀州(河北地区)等地,繁衍生息。汉末魏晋时期的连年征战,华北的汉人背井离乡,向江淮和江南地区迁徙,空出来的土地都被少数民族占据。到西晋初年,北方一些郡县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了半数。他们虽然开始汉化,部分也从事耕种,但还保留着挎刀跃马的习俗和部落的形式,有事相互声援连接成军。对中央王朝来说,这些少数民族很危险。因为仅从地理位置上看,各个少数民族呈半月形包围着长安、邺等重镇,并威胁着首都洛阳。

当时北方各个少数民族统称为“胡族”,其中最强大的有五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并称“五胡”。

匈奴人兴起于蒙古高原,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一度统治着东起辽水、西到西域的北方大地,从战国时就开始侵扰中原,是中原政权的大患。长城就是为他们修的。汉武帝时,匈奴遭到沉重打击后,开始衰落,进而分裂为南北匈奴两部。其中南匈奴在汉宣帝时入关投降汉朝,西汉王朝将他们安置在并州、司隶等地。南匈奴逐渐在并州离石的左国城(今山西吕梁离石区)建立了王庭。东汉时,北匈奴继续遭到重创,部分沿着欧亚大陆消失在了西方,不愿意远迁的部众则南下投降了汉朝,也被安置在上述地区。东汉王朝对匈奴安抚与分治并用;曹操则将匈奴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各立酋长为都督,基本上延续了东汉的战略。匈奴民族和汉族的融合时间最久,上层人士汉化很深,很多人担任朝廷官员。

羯人,是归化匈奴的一支,被安置在上党郡的羯室(今山西左权县)。他们和汉人的差别比较明显,百姓多高鼻深目,有欧洲人特征,还保持游牧生活。

鲜卑人兴起于东北,晚于匈奴人。匈奴人在中原王朝的打击下西迁或者南附,空余出来的土地被鲜卑人填补。鲜卑人凶悍强干,很快成了塞外大地的霸主。但是鲜卑民族的发展历史较晚,曹魏时期,鲜卑贵族轲比能曾想统一鲜卑各部,结果被幽州官员诱而杀之。到西晋初年鲜卑民族还部落林立。各部落以酋长的姓氏为号,分别有慕容、拓跋、段、宇文、秃发等部落,其中以慕容和拓跋两个部落最为强大。

氐和羌都属于西南夷,地处益州和凉州之间(甘肃东南、山西西南)。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都利用氐人和羌人来为己所用,拉拢来攻击对方。许多人被强制迁徙关中各郡。到西晋时期,氐人主要分布在武都郡(今甘肃成县)、略阳郡(今甘肃秦安),人数远少于匈奴和鲜卑。羌人的分布大致相同,但人数更少。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这两个小民族却扮演了大角色。除了这五大民族外,还有乌桓、丁零等其他少数民族。

西晋王朝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民族问题,却没有提出可行的政策,除了奴役各个民族、扣押各族人质外听任各族恣意发展。地方官员奴役各族,横征暴敛,除了把逃亡百姓的税赋强加在少数民族身上外,还强征异族子弟入伍、肆意打骂、拆散家庭。民族矛盾激化。乱世中,少数民族百姓们的生活压力本来就大,如今日子更难过了,开始倾向造反。少数民族的叛乱贯穿了西晋始终。元康四年(294年),并州匈奴人郝散起兵攻上党。两年后,其弟郝度元联合关中各郡的羌、氐族百姓起兵反晋,打败太守、刺史多人。各族人民纷起响应,还推齐万年为帝,拥兵数十万。关中震动,西晋朝廷不得不集结大军镇压,直到元康九年(299年)正月才粉碎起义军,俘杀齐万年。起义被镇压后,山阴令江统有鉴于民族问题危重,深感四夷乱华,写作了《徙戎论》,为我们留下了当时人思考的第一手资料:

晋惠帝时“关中之八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少数民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毕竟少数民族的心理和习俗都与汉族不同,难免起纠纷。江统吸取之前少数民族和汉族屡起纠纷、朝廷费力镇压的教训,建议将胡族百姓迁出汉族区域,“今我迁之,传食而至,附其种族,自使相赡,而秦地之人得其半谷,此为济行者以廪粮,遗居者以积仓,宽关中之逼,去盗贼之原,除旦夕之损,建终年之益”。“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以四海之广,士庶之富,岂须夷虏在内,然后取足哉!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羇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

江统的建议是因噎废食的做法,因为朝廷没有解决好内迁少数民族的问题就要把他们全部赶出汉族区域,代表了一大批朝野官员的观点。说起来简单,但没有可操作性。少数民族内迁生活了上百年,突然要他们全部抛家弃土,回到传说中的塞外故乡去,势必激起各族的仇恨和反抗。江统的意见递交上去后,晋惠帝看不懂,掌权者则忙于争权夺利,将之束之高阁,没有下文了。各族继续恣意发展。

胡族武装之所以没有酿成大祸,只是因为西晋王朝实力尚在,还不是随起随落的少数民族军队能够倾覆的。八王之乱的空前内讧,掏空了西晋王朝的躯体。晋军损失惨重,镇不住胡族武装了。实力天平开始朝着有利于五大民族的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