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龙场悟道

疯火燎原 疯火燎原 3339 字 4个月前

最后阿颉还是在他们的直勾勾的目光中,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算卦!”

许聪歆直接就笑出声来,张伟梁则是暗暗憋笑,就知道这小子不能有多高深的想法的。

“你们两个为何发笑?人家说的对啊。”一句话瞬间让情绪转移了,这下阿颉该扬眉吐气了。

“周易就是如此,人们大多都是依照它所阐述的卦象用来占卜的,这不丢人,我刚接触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千人千面各有千秋。”

“易经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有四大用途,就是象、数、理、卜。这里我不做过多的解释,先跟你们聊聊其他故事。”

曾老很是健谈,阿颉也是很愿意听这位老师讲故事。因为自己听得懂,也不用纠结其中缘由。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国家有两个半圣人,你们知道谁吗?”

三个人各给出一个答案,曾老对三人的答案很是满意。

阿颉说的是孔子、万世师表,不言而喻。

张伟梁说的是王阳明、初中历史有说到过。

许聪歆给出的答案很是让人震撼却也不得不佩服,因为他提到了那位伟人、毛主席。出身红色家庭的许聪歆受爷爷的影响对毛主席的崇拜程度甚高!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就像你说到的毛主席,毋庸置疑,毛主席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超然,文韬武略能与之相较无人出其右。”

曾老阅人无数,自然能够联想到他们给出的答案的由来。其实让自己评定也不好说真如梁启超先生说的那三位,孔子、王阳明、曾国藩。

“今天我和你们聊聊王阳明,龙场悟道、放在古今中外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但是有传闻说王阳明是看《周易》从而悟道成功,不知你们相信与否。”

“提到王阳明我想到的就是一夜入圣,明心即理。天理即人欲,知行合一。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做中静,舍中得,事上练。”

“其实心学的鼻祖是陆九渊,以此为基础由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形成后人熟知‘陆王心学’。王阳明是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者,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创立‘阳明心学’。你们熟知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能够说做到这四句的王阳明算是一个!这四句话也恰恰是王阳明一生的写照。”

阿颉想到曾经林志超让他在初步掌握《易经》后可以去读一读王阳明,今天曾老恰恰讲起王阳明的故事,这让阿颉更是认真起来。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阳明是其号,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官宦世家。其父是个状元,所以他自幼习文,并以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十二岁就立志要读书做圣人,而不是读书中状元。所以他在二十八岁前三次考试都未及第,他却不以为然。所以他说出,‘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后来他及第入朝为官,在任兵部主事时,因为营救他人,得罪了宦官刘瑾,被下狱。后被贬谪至贵州龙场。经过官场的磨砺,估计年岁已到,已经将自己个人的荣辱得失放下了。不再执念于身外之物。索性他就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钻研学问,深读《周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转变很大,日日反省自身。终于在这样荒僻的地方悟出了圣人之道。”

“王阳明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了‘心即理’的说法。与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说法产生分歧。他更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个思想发展成了‘知行合一’!这便是龙场悟道,其实我认为仅此一句知行合一便可认定王阳明是一位圣人。知道这句话很容易,但是做到的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