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和几次下西洋的过程当中,虽然确实做到了扬大明国威,让大明朝的威势传遍了整个海洋,但经济收获却基本等同于没有。
没有收获,反而他的开销也成了大明朝的财政压力。
最为重要的是,每次郑和出海带回来的那些藩属国的使臣进贡,大明朝还会赐给他们诸多,不让他们吃亏,朝贡次数进行的越多,大明便越亏。
郑和下西洋其实要比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还早上几十年,后面的那些西方有名的航海家在他的面前都是弟弟。
然而遗憾的是,大明当时虽然也有远洋航行的能力,却因为政治制度,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没有先西方一步,发现美洲大陆,而且后来因为大明国力的衰弱,皇帝的固步自封,还错失了整个大航海时代。
现在的朱见深正是身处这个时期。
若是能够做出一定的转身,先机就掌握在大明朝的手中,掌握在整个民族的手中。
而在大明注重海洋权益的时候,与东边的敌人矛盾就会彻底激化,迟早会有一次大战。
朱见深不知道大明与倭国在之后的要持续多少年的战争,但此时大明已经获得了先手。
琉球岛,对马岛,南北两个门户岛屿都已经被明军占领,在之后的战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只要大明自己不乱,小小的倭国如土鸡瓦犬耳,不足为虑,操作的好的话,日后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大何民族。
想到于此,朱见深端起来放在龙案之上的茶水,轻抿一口,而后叹了口气,他明白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倭国根本就不配成为他们的海上对手。
而大明真正的对手,真正的敌人是自己。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历来都是农耕文明,信奉着传统的儒家文化,整个民族自上到下都较为传统,相对保守,没有冒险精神。
没有冒险精神,就很难会有太大的收获。
当然,在朱见深看来,儒家文化没有什么错,可过度的保守,禁锢人心,也就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