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在后方坐镇,不停的将粮食,通过海路,陆路运往安南,在分流到了石亨的中军大营中,而南京兵器司下属的十几个大型工坊火力全开,无数的箭矢,鸟枪,武器纷纷运往广西。
打了大半年,朝廷粮食都已经用了三十万石,白花花的银子流入了工部,流入了南京工部兵器司,从备战都正式开战,京师已经花了八十余万两白银,若是没有前两年的新税制顶着,朝廷早就打不起了。
这也是为何,大明自明武宗之后,很少会对蒙古大举用兵了,最大的原因不是因为明军怯战,而是因为朝廷手上没有真金白银去打。
当然朱见深也清楚,这些银子虽然看着是花出去了,可还是流向了工匠,民间,即便富了一批商人,但给商人工作的普通百姓也会有极高的收入。
现在大明的财政税制健康,而安南的伪黎朝就有些顶不住了。
北地的失守,让他们少了诸多的资源,只能从更远的南方运输,大量的劳动力开始进行这项工作,田地都开始荒废了,现在明军即便停战退兵,明年的安南也会陷入大饥荒中。
交州城中,也开始风起云涌了。
前线的丁烈想要主动出击,不想再拖着,可于洋等人,觉得全线出击,败了一战就是国运覆灭,输不起,不能随意出击,要拖着,让明军先急,露出马脚。
这种政见的不合让安南的武勋派与文官派形成了严重的对抗。
而此时的黎朝皇帝看着这种对抗,没有明确支持任何一方,反而还将希望存于议和停战的上面。
明军打到了家门口,可安南一个朝廷,却有三种声音,也是显得有些可悲。
太阳从东方升了起来,柔和的阳光照这座安南最大城池的身上,也照在了站在城墙上的于洋身上。
此时的东京升龙城已经没有半年前的祥和。
于洋带着数十名官员看着城下一望不到边际的窝棚,叹了口气。
这些窝棚全都是逃亡百姓修的。
一个人口不过三十余万的城池,在城墙的外面,却有着将近二十万的难民,他们都是从北江岸边逃过来的。
他们到东京城后,武勋派怕自乱阵脚,便下令关闭升龙城四个城门,防止这些百姓发生民变,在城中闹事。
升龙城没有被明军围城,反而被自家的百姓把城给围了。
这些百姓都是拖家带口,他们刚来的时候带着粮食吃食,可过了半个月后,粮食食物都吃完了,有些人选择继续南下,而更多的人选择留了下来,伸手朝黎朝的朝廷要吃的,可他们的诉求却得不到响应,因为升龙城中的官老爷们,正在争权夺利。
对于这种情况,身为读书人的于洋,是根本就处理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