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郑种在第一次明军进犯平壤的军事行动中,被彻底的激怒。
以郑种为代表的平壤野心家们就开始针对汉城发起了军事动作,挑战大明朝在朝鲜为他们双方制定的新秩序。
他们起初想的是,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在明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拿下汉城,稳定局势,继而回过头来,跟大明谈,或者直接撕破脸的干。
到时候占据了富庶的南方,不管是打,还是谈,他们的资本也就多了起来。
可事情的发展却超过了这些野心家的预期。
打了一个月,主要的两大战场,开州城一线为代表的西线,金州城为代表的中线,全是僵持状态。
西线是因为平壤军的人数少,只能防守,而中线,郑种想早一点跟赵辅决战,是死是活赌一把,可赵辅却将所有的部队拉回了东洲城,不打了。
这让郑种有着全身的力气都没地方使。
赵辅想着就是拖,等到在平壤的明军调集完成后,再用手上的军队跟着平壤军死磕。
这不是一场只影响官绅,贵族,或者正统的战争,他对于普通的百姓影响是最大的。
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
各地的军队调动,征集粮草,生铁,让百姓的生活贫苦到了极点,等到军队抢完一波后,那些地方的恶霸又出来,接着抢第二波,让平日老实巴交的百姓根本就无法立足,导致流民四起,盗窃杀人的事件直线上升,官府也失去了对民间的控制力。
而在赵辅实际控制的四座城池中,在这一刻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
士兵没有受到一点约束,他们随意的欺辱着自己的同胞,抢夺着富家大户的银钱。
除了接受汉城筹备的粮食之外,跟汉城所有的联系断绝。
赵辅也成为了汉城正东方向的实际掌控者。
实际上郑种在南下的时候也做了一定的安排。
平壤尉李季培被郑种留在了平壤,就是为了拖住明军,即便明军攻破了平壤,也能跟其谈一谈,可人算不如天算,李季培比他还精,他心中清楚,自己这吨位留在平壤,就是给郑种背锅的,平壤丢了,最大的责任就是他。
故李季培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也不愿意面对明军,郑种带着国主军队前脚刚走,李季培就跑到了西线,这就相当于,石彪到了平壤,连个能跟他扯皮的平壤大臣都没有。
金州城中。
年轻的国主李暲坐在上首,满脸疲惫,下面的官员,将领也都是一脸失神。
朝中对郑种放弃平壤,全面南下,挑起战争的的措施开始了怀疑,就连他亲自扶上位的李暲也是如此。
这些官员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不满,李暲坐在上首安静的听着,对郑种没有一丝袒护。
可等到在外奔波一日的郑种进入殿中的时候,这些官员都选择了闭嘴不说。
而郑种对着李暲行了一礼而后开口说道:“大王,赵辅畏惧我军兵威,至今不敢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