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刚刚说的有理有理,恩威并施……”
朱见深轻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张保的彩虹屁:“廷选安排的怎么样了?”
“陛下,已经安排妥当了。”
朱见深听完后,咧嘴一笑,而后漠然不语,稍稍沉思一番。
这武勋的事情。
自己做的很直接,说的也很直接。
对于武将来说,直来直往,是最为委托合适的方式。
武勋司是他筹划许久的一个衙门,没有实权,只有统缉权,左都督是挂名,真正管事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有了这个武勋司,在之后,也可以顺势的剥离出来,建立第一个大明官方的军校,也可以让大明将武科成功上马,科举成功后,拿着俸禄到军校中在学习一番,而后安排到军队从中层武官开始干起。
实际上,武科举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开始提上了马,文武两科取士,但朱元璋那个时候,朝廷能打仗的将军一抓一大把,你是将军,可若是你没有带领过数万人的军马,跟人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干过,你在京城都不好意思出门。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对于武科也就没有那么重视,再加上他自己制定的武官世系制度,让对于中层武将就更加没有需求。
在真正的历史上,大明正式的开启武科,还是因为朱祁镇,在土木大败之后,勋贵阶层出现了断层,这也让朝廷迫切的需要中层武官,才重新开启了武科。
但大明朝的武科就像是在糊弄事,所有武科的指标就两项,考核战斗技能,身体素质,至于谋略和文化,那是什么东西,中层武官就应该带兵冲锋,奋勇杀敌,要谋略文化,没啥子用。
当然之所以会这样设定,还是因为对朱元璋设置下来的世勋制度有着盲目自信,武科就像是在断层之后朝廷的一次补救的措施,还要要躺在太祖高皇帝的老本上过活。
这也是为何,到了明朝中后期,几乎都是文官带兵打仗了,好家伙,将军都是一帮愣头青,没脑子,遇到实力不如明军的还能打打,遇到硬仗,就多少有些吃不消了。
不过朱见深却想着这个武科,要办好一点。
世界那么大,大明要出去看看,没有那么多会打仗的人,那怎么行。
第二日的陈瀛,郭登,杨洪三人就开始开府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