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贪婪的新贵

在被册封为皇后的第三天,武皇后便写了一个奏表,请求不再追究之前反对废后的来济、韩瑗的责任,同时还要褒奖他们深情为国的精神。

这次上表无疑是表明皇帝皇后的一种态度,既然李治的目的已经达成了,那一切事情就到此为止,大家相互和解,恢复原来其乐融融的样子——至少假装和原来一样。这当然是武皇后与李治夫妻二人商量后的决定,毕竟武皇后由于早年遭遇,已经养成了睚眦必报的性子,请求奖赏那些抗议封她为后的大臣,不可能是她的本意真心。

而此次的有功之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也都被大加封赏。许敬宗拜为侍中,李义府也晋升为中书侍郎,相当于副宰相,官阶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到了这里,朝政达成了新一阶段微妙的平衡。一边是退居二线的长孙无忌、于志宁、来济等人,他们虽然没有贬官降职,朝中影响力依旧很大,但却失去了原本的权力。另一边是李治夫妇和许敬宗、李义府这些朝廷新贵们。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宰相们共治天下的永徽朝结束了,属于李治的时代到来了。李治下令改元显庆,大赦天下,永徽七年改为显庆元年(公元656年)。

李治并不是父亲李世民那样的不世出的英雄骄子,也没有李世民征战四方所积累下的威望和驾驭群臣的能力,所以并不能完全让朝堂内的各方势力都臣服于他。这一次强行压制朝堂对于改立皇后的争议,他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他与舅舅长孙无忌之间所产生的无法弥补的裂痕。武德、贞观朝的勋贵们,大多数都多多少少与长孙无忌沾亲带故,李治并不能完全有把握可以驾驭得了这些高贵的长辈们。

不过幸好有上一代人留下的礼物——科举制(此时的正式名称叫作“贡举”)。贡举起于隋朝,在贞观年间被尤其重视。太宗皇帝曾在端门前,看着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入,自豪地感叹道:“从此之后,天下英雄都入吾彀中了!”原本的朝廷官员,一般由士族荐举,或者功勋贵族们世袭,天下官员都是几个小圈子里的人,没关系、没出身的寒门子弟,甚至是本地土豪大户们,想要走仕途的话,要么从比九品芝麻官还小的流外官开始一步步熬资历,像李义府他爷爷那样熬一辈子只是个九品县丞,要么就是从军,出生入死,用战功来获得勋赏和官职。而贡举制度一出来,朝廷开科取士,就等于是跳出这些小圈子,向天下招揽人才。那些普通小家庭的子弟,若是有才华,也可以一朝登科,成为“厅局级”以上干部。

在贞观朝,每年进士及第的只录取九人,更低一级的明经科人数也差不多,一年所产生的官员也就那么几十个人。全国的士子当中选几十个人,胜出的自然也要看家学渊源、学习条件,家里要是没钱,连书也看不到,就更谈不上考进士了。所以即使是进士当中,也有相当多的士族子弟,真正出身寒门的就更少了。

可即便是这样,科举对于天下士子的意义,被估计得再高也不为过。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的宰相李义府,如果没有开科取士,那他一辈子也许都是达官贵人们的幕僚。

中书侍郎郭正一,如果没有开科取士,父祖都没有官位的他就算文才再好,也许也只能是当地的一个能吏。

太子中舍人上官仪,如果没能成为进士,那他也只能通过赏识他的杨恭仁,去谋取一些看上去还过得去的官位。

这些年青一代的官员们,都是贞观年间的进士,如今,他们已经成长成了中央朝廷的中坚力量。李治也充分利用着这些太宗拔擢出来的人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时间,这些朝廷新贵风头正旺。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朝的新贵们,倒是有些自己的特色。

李义府成为天子的宠臣,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上奏废后,帮了李治一把,还因为他成功地承担起了长孙无忌等人撂下的担子。

这个帝国,已经不是当初草创时的样子了。它东到辽水,西至西域,南至交趾,北至瀚海,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庞大的疆域。而全国各地的事情都要上报唐廷中枢,经过中书省来处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而显庆朝的帝国疆域比之贞观,甚至比永徽年间还要大上不少,机要事务就更加多了。当年宰相岑文本担任中书省长官时,就是因积劳成疾而活活累死的。如果让一些能力不足之人来主持,那整个帝国就全乱套了。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帝国与西突厥的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这年八月,葱山道行军总管程知节率领各部族联军,不远万里前往西域,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十二月,程知节引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强兵两万骑,其前军总管苏定方率五百骑驰迎冲击,西突厥大败。唐军追奔二十里,斩敌一千五百余人。

这场战争从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就有了苗头,到了三年后的现在,已经是战事最为紧要的时候,程知节、苏定方率领大军在外,唐廷中枢要及时提供后勤保障,同时要通过前方传来的情报来判断战局,防止大军有孤悬在外的风险,还要处理战事相关的外交、情报工作,工作艰巨无比。如今,长孙无忌因为“废王立武”事件而做了甩手掌柜,连带着朝中与长孙无忌结好的许多老臣也都态度消极。中书令来济之前因为废后,也与天子李治闹出了些不愉快,幸好他总算是以国事为重。但李治要证明自己的人也能担当重任,所以压力都到了李义府这个中书省副职身上。

李义府是天生的宰相料子,他深通帝国中枢这一套运转规则,在他的运作下,中书省工作张弛有度,井井有条。每个人的童年都会以特有的方式映刻到他成年后的行为中,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这样的世家子弟不同,李义府的成长轨迹充满艰险,也曾受尽白眼和讥诮,所以他养成了一套寒门特有的处事风格,他对每个人都满面春风,面带友善,不当面得罪任何一个人,就算是碰见政敌,也始终保持微笑,回头再把这人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