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如同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悄然穿透了夜的幕布,带来了希望与活力,随着天亮渐渐泛起鱼肚白。
太阳慢慢爬升,金色的光芒洒满每一个角落,万物在这温暖的光辉中焕发出新的光彩,预示着一切都将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楼梯间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那是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木樨,正缓缓地下楼。她的步伐有些慵懒无力,每一步都显得不急不缓,随着她一步步走下,楼梯的吱嘎声也跟着响起。
木樨的头发略显凌乱,眼神还带着几分迷蒙,显然是刚从梦境中抽离出来,她的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有一丝淡淡的平和,就像是被晨光轻轻抚慰过的湖面。
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棉质睡衣,衣摆随着步伐轻轻摇曳,透露出一般随性和舒适。
木樨的胃开始发出不满的咕噜声,“母亲,母亲有没有可以吃的。”突然食物的香气撩拨着她的嗅觉神经,让她不由自主地咽下一口口水,这一刻她的注意力都在桌子上。
桌上摆有金黄酥脆的煎蛋、香气四溢的包子、香甜的粽子味。这突如其来的美味诱惑,让她不禁垂涎欲滴,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对即将品尝到美食的无尽遐想。
“吧唧,吧唧”木樨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了,昨天就吃了点东西,昨晚又忙很晚。
“哟,吃上了,昨晚给你爷俩煮了面你顾不上吃的倒头就睡,瞧把你饿的,注意点形象嘛。”母亲提着肉从院子走进来就看见木樨吧唧吃东西。
木樨一边吃一边说“刘清河在《孔半仙巧戏董美人》中说:‘人靠饭,铁靠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人应该不拘小节先填饱肚子再说。”
“嗯,有道理。”,“对了,一会儿去诊室清理干净”,母亲指了指诊室。
“父亲呢,他没在诊室?”
“他呀,去为小镇申请医疗补给了”说完人也在木樨视线中消失。
木樨在诊室忙活半天,诊室终于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也井然有序的摆放。她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心想这个时辰了母亲应该做好饭菜就等上桌了。
饭桌旁坐着一位老人带着孙子,“姑婆,您老人家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事?”对于姑婆木樨是早有耳闻。
她的身影如同岁月的缩影,刻满了时间的痕迹。姑婆的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精明的微笑,仿佛她能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嗅到利益的气息。她的眼睛,虽然已不如年轻时那般明亮,但每当提到有利益可贪时,那双眼便会闪烁出异样的光芒。
姑婆有个习惯,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哪里有便宜可占,她就会像一只机敏的猎豹,迅速而准确地扑向目标。她的这种行为,有时会让人感到哭笑不得,因为她似乎总是在寻找那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忽视了生活中更为重要的东西。
“背着他来跟你父亲讨要几服药”,她指了指身边的小孩。
木樨看着小孩,六七岁左右脚踝扭伤,奇怪的是脚踝处怎么被抹得黑黑的,即使这样也不难看出他的脚部呈现出一系列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