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课题,本监学原准备是在下午公开课上,为众贡生、监生讲的。”
“既然今天说到这了,本监学便自不量力的,为诸位,说上一说。”
待到许山说到这,众人欢呼不已。
“能听到许监学的公开课?”
“吾等三生有幸啊。”
“是啊,国子监监生、贡生才有的待遇,我们也有幸享受了。”
不仅仅是闻讯赶来的大夏读书人,就连原本躲在鸿胪寺的楚国大儒们,也纷纷出门,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
眼力劲不错的司马相如及孔德文,更是命人安排了讲板。
沈重在许山的安排下,则持他的手稿,第一时间去排板、印刷!
“本监学今天的课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圣人对不起了,晚生翻遍古书,都没找到你这篇文章。
如今拿出来,与诸君共勉。
内阁大堂内……
站在窗口的林若浦,一边品着茶,一边聆听着跪在御书房前,那群御史们歇斯底里的呼喊声。
谁曾想,楚国的一份国书,让他们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既视感。
国子监学生们的罢课、游行,更是予以了他们声讨许山的理由和借口。
而一味强压的陛下,这会儿算是引来了众怒。
“听说许山赶赴了事发现场啊?”
“他去的话,只会让这些学生们的情绪,更为激进。”
“身为国子监监学,竟出了如此大的动乱……”
“这次他难咎其责。”
内阁里,几名文官愤愤不平的开口道。
‘吧嗒嗒。’
而就在这时,一名赶赴现场的文书,急匆匆的赶了回来。
“孙文书,怎么样?现场是不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回,回众大人。现场截然相反?”
“嗯?”
“众学生及读书人,在许监学去了之后,迅速安静了下来。”
“许,许监学,更是在那里公开讲课。”
“公开讲课?”
“自不量力吗?课题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这是北镇抚司那边,紧急印刷的课题原文……”
“恕,恕小的直言……”
“又一千古名篇啊!”
‘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