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服了,我大唐到灭亡的最后一刻还是被宦官掌权。
唐昭宗李晔:杨复恭家族是世代权宦,比三国时期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弘农杨氏还显赫。他自己掌握禁军军权,义子满天下。其中杨守立为天威军使,杨守信为玉山军使,杨守贞为龙剑节度使,杨守忠为武定节度使,杨守厚为绵州刺史等等。
秦始皇:还是大唐的宦官猛啊,这权势赵高看了都得靠边站。
唐昭宗李晔:杨复恭这些义子又不会真的和他一条心,都是为了利益结合在一块的而已。我就离间他的义子杨守立。我不断提拔杨守立,还赐名李顺节。果然李顺节得到权力之后就和他的养父杨复恭分道扬镳了,报告了杨复恭很多不法行为,我就顺势免除了杨复恭的禁军职位。
唐僖宗李儇:弟弟,不会这么简单吧。
唐昭宗李晔: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杨复恭拒不接受,还跑到了他的养子杨守亮那里。不久他与他的义子、侄兴元节度使杨守亮、武定军节度使杨守忠、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及绵州刺史杨守厚以讨伐李顺节为名,举兵向朝廷宣战。
唐昭宗李晔:随后我任命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出兵攻打杨守亮,终于击杀杨复恭,剪除权宦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
李世民:还有点本事的嘛。
唐昭宗李晔:除了宦官之后,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各个藩镇了。经过黄巢之乱之后,各个藩镇已经彻底不服从中央了。想要重塑朝廷威严,必须靠武功,于是我在关中招募补充了十万禁军,随后便开始了削藩行动。
李艾:昭宗第一个削藩对象是割据西川的陈敬瑄。(当时四川分为东川西川两个节度使。)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刚组建的禁军出征,还派王建协助。结果韦昭度没啥才能,讨伐陈敬瑄主要靠王建。
王建看朝廷衰落,早就有不臣之心,到了四川之后自己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实际上割据一方。
经过几年征战后,王建占据整个西川,后来朝廷又要去打河东的李克用,就抽调韦昭度的禁军回到了长安。
王建留在了蜀地,后来王建统一蜀中,被封为蜀王。
唐昭宗李晔:后来朱温、李匡威、赫连铎三人联合攻打河东的李克用,我于是派宰相张浚率领禁军也去参战。结果张浚却遇到了河东第一猛将李存孝,大败而归。
李世民:也就这样了,终究是在深宫中长大的。
李艾:经过这两败,朝廷也就彻底丧失了权威。甚至后来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还劫持皇帝。
唐昭宗李晔:两次征战失败,朝廷再也禁军。离长安最近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就想插手朝廷之事,后来我和他闹翻了,他就带兵到了长安,我想跑路却被他抓了,囚禁了三年,长安的宗亲十一王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