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有些为难张状元了。
要他骂李想还差不多,现在还要夸他,这不是要人老命吗?
张集昧着良心,在空白的圣旨上夸着李想的好,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每写一句李想的好话,张状元就心如刀割一般的难受。
一封圣旨写下来,张集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还得尽量将夸李想的词语,用的平淡些,又是伤神的地方。
最后,还要被内侍太监吐槽,真够慢的。
张集不由得对李想恨的咬牙切齿起来,自从遇上这个探花郎,他这个状元就没好过。
始作俑者,将包袱甩出去之后,就和刘东阳回公房了,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天。
刘东阳着迷诗词,李想正好对诗词颇有研究,最关键的是他见识过,比这个世界段位要高很多的诗词,谈古论今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东阳大学士眼前一亮,细细品味之下,觉得大有道理。
一时间,东阳大学士都不舍的走了,李想倒是无所谓,这老头,也算是个纯粹的人,左右无事,便与他聊聊天。
到得下午的时候,刘东阳毕竟是翰林院的负责人,公务还是有不少的,于是离开李想的公房,忙公务去了。
说是翰林学士,其实只是一个过渡,刘东阳也没有安排他跟着,李想便也闲了下来。
无聊的发呆,熬到快到下衙的时候,便迎来了旨意。
张集草拟的圣旨,结果内阁的批复,也到了。
李想接过圣旨,他便成为六名同考之一。
这么年轻的同考官,不由得让那些翰林院的同僚们羡慕不已。
然而,人家李学士,功绩摆在那里,关键是,几位主考副主考,包括内阁都没意见,他们也只能羡慕嫉妒恨,倒是没人说什么,说破天也就是个同考而已。
只是他们没想过,这个同考只是永嘉皇帝的烟雾弹,真正的目标是国子监,为下一步教育改革做铺垫。
李想也乐得如此,接了圣旨,请宣旨的内侍太监喝口茶后,便也到了下衙的时间。
就这样,李想在翰林院晃荡了两天,便迎来了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