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增加产量

不过相比大唐本土大多数作物,产量和营养方面优越许多。虽名为占城稻,其实这稻谷流行整个东南亚,不止在占城国独有。

对东南亚几个国家,它是主要的粮食来源,保障生存,避免粮食困扰的根本。话说粮食无忧有些夸大,但稻谷亩产量高,两到三年熟一次的机制确实大大增加产量。

若能在南方大面积种植,会极大缓解大唐因饥饿引发的其他问题。要知道唐代富饶,土地广袤,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温饱。

达尔曼想象的唐朝粮食满地都是,看不上稻谷,完全是胡扯。这东西任何政要见到,都会视为珍品。

按王辰估计,若唐太宗李世民知晓这种高产且年复一轮的好作物,恐怕视它如宝。为此,王辰提前行动,先一步通过达尔曼得到了稻谷种子。

毕竟真腊的进贡有限制,并不是每年到长安。据他记忆,前次是在武德六年来,下次再来怕是要三十年后。

如此大礼从天而降,对他来说无异于一场盛宴。只要深入研究,做出真家伙,证实这稻米的种植可能性,对他而言便是一张强势底牌。

待未来步入朝廷,无论献给太宗,或是当成果推出,都将助他升官晋爵,为政治资本加分。若不然,他还真没事干,非要找农业生产研究做。

当然,农业研究可不易,尤其是这类在东南亚热带的稻谷,对大唐人而言是陌生事物,农业学者都没整明白。

若不知内行门道,没点种植技术,估计最后只能让它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