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赠予我的,还有你送给咱家那几个不成材的儿子的,很快,咱家都要变成王兄弟的私人艺术品展览馆了。"
王辰立刻笑声爽朗,拍了拍李二的肩。
"你就偷着乐吧,别人求我写字,我还懒得动笔呢。等哪天我入朝为官,再写出几首闻名天下的诗词,到时候,一字千金,可是真的了。"
"到时候人人眼馋我的真迹却求不得,你屋里那些挂着的……拿出任何一幅,都能价值连城啊。到时候你就能体会什么叫做长安纸贵。"
李世民顿时失声笑起来,高兴得连连点头。
"好好好,回去我就妥善保存,以后还得请你多赐墨宝,免得等你成了名人,我就亏大了。"
这对老哥俩说笑着离开,李二在王辰的送别下出门,登上回宫的轿车。他计划吃完晚饭早点休息,美美睡个好觉,这样的都市生活实在惬意。每天这里做点,那里干点,没事装装逼,想休息就休息,反正……花钱的事儿从不发愁,舒服极了……
李世民带着满满十首顶尖军旅边塞诗,满怀喜悦地返回了皇宫。他立即找了皇宫的太监,联系了专司裱画工匠,朝廷工部下设大量手艺精巧的匠人,要来一批易如反掌。
制作裱画并非极高技艺,所以工匠们动作麻利,半个时辰之内完成了造型尚可的十个框架。让工匠们下去后,李世民看着挂在书房的十首诗,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真是妙啊,太妙了。
往日自己的书房稍显单调,即使加上那次王兄弟送的那幅字,也没有特别的文化韵味。李世民一直想找个东西挂到书房墙上,却不知道挂什么好,始终未下定决心。
原想找当世书法名家虞世南——即国子监祭酒——为自己写上一两副字,但始终没定下内容,这事现在总算有了着落。
整整十首军旅边塞诗,风格多样,情绪迥异,水平都很高深,十分适合挂于书房装饰。如此,自己这大唐天子就显得很有文化,这才像个堂堂一国之君的书斋。
欣赏了一番后,李世民直接下达诏令,在几天后举行一场宫廷宴会。主题非他,而是举办诗会,李二得趁此良机好好展示一下新得到的绝美诗句。也让朝廷大臣们各显才华,办一个独特的诗会,也算君臣之间的轻松时刻……
诗会在三天后如期进行,大唐天子尽情展现了他的成果。整整十首高品质军旅诗让满朝文武赞不绝口,李世民颜面大增。当然,只有长孙无忌等人才知,
这些诗必定出自王兄弟的馈赠。近期宫廷也没听闻哪位诗词名家能灵光一现写出这么多,除了王掌柜那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奇人,其他人做不到
。无论如何,他们明白了天子的心意。书房里的其他诗词全部撤下,只挂军旅边塞诗,看来这位大唐天子已经准备好随时向北疆进发,很多武官贵族早已磨拳擦掌,对此时刻翘首以待。
对于李世民当着文武百官装逼这事,王辰一无所知。反而每日生活更规整,每天中午到酒馆开门营业两个小时,虽无甚收益,倒成了一种仪式。
后关门回家,钻研各种创新发明,改造家具,研发美食,设计新玩意,都在他的工作范畴。
值得一提的是,在诗会结束后,兵部尚书杜如晦特地来找王辰,不是请王辰写字赠他,而是谈论已规划之事,即大规模生产神臂弩并装配到大唐军队。
这原本攸关大唐军队战力大幅提升的计划,理应早日开始商讨,只因中途出现了长孙皇后的事情,扰乱了天子和多部门的计划,杜如晦只能搁置。
还好长孙皇后渐渐康复,李二重拾此事,这位兵部尚书开始继续布局。由于筹备已久,杜如晦找了个兵部员外郎一起来到王辰的酒馆
,接下来的事顺理成章。员外郎可谓有备而来,角色演绎得很入戏,面对杜如晦仿佛高官模样,但他明白王辰是能直接影响上层的人物,虽须摆出架子,说话仍客气有礼貌。
杜如晦扮演一个细心的商人的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总之,三人花了个多小时讨论,终于敲定合作详情。王辰不提供图纸,但他会分享某些关键环节,并指导构造相关机关。具体生产制造环节由工部承建,而兵部与工部间的交易则是订单制。
比如兵部请求工部打造一万个神臂弩,王辰就会从中收取相应武器的提成。这种方式类似于有官方背景朝廷指派的商人,王辰凭技术支持获取利润,朝廷则不借此赚钱。至于未要求兵部生产的数量将以账本形式记录,每季度审核一次,同时也按季划拨款项……
商议好这些后,兵部吕姓员外郎拱手告别了王辰和上级尚书杜如晦。他步伐矫健离开了酒馆,十足官老爷的模样,这让杜如晦暗暗赞赏演技。
这家伙是演技派大拿,配合得天衣无缝。王辰望着那员外郎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挠头,对旁侧的杜如晦说:
"老杜,你的人脉还真够硬的,我还以为这种官员会傲慢骄横呢。没想到这名吕姓员外郎言行还挺温和,不似朝廷五品官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