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密旨说的就是关于朝鲜的处理问题,朱由校告诉戚继光如果可以的话。
朝鲜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大明的土地还是太少了。
资源不足以供养大明子民,所以朝鲜的一切行动全部照搬倭国。
也就是现在的大明瀛洲,戚继光对于朝鲜虽然看不上眼。
但也是有很大的意见,再加上这次有了朱由校的密旨那戚继光就可以直接动手了。
虽然最后戚继光有可能因此而被御史弹劾,但是有朱由校作为背书这一切对于戚继光来说都不是事儿。
虽然自己不能御驾亲征,这让朱由校很失望,但只要是能够灭掉满清。
这对于朱由校来说才是最大的目的,所以朱由校的心情还是很激动的。
随着大军开拔之后,朱由校站在城头上久久的望着大军行进的方向。
直到完全看不到大军的背影之后,朱由校才摇头叹息了一声回宫了。
对于朱由校如此的表现在场的大臣们都知道是因为什么。
所以也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来触朱由校的霉头,大家就这么看着朱由校离开以后。
互相的对视一眼笑着告辞离去了,对于朱由校没有御驾亲征这一点。
满朝所有的文臣都十分的赞同,文武之争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开始了。
这是历朝历代都避免不了的问题,虽然大家都同意了朱由校的武力扩张的战略。
到这不表示文臣们就会跟武将们和平共处了。
文武之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大明在朱由校登基之初就已经是文臣压倒武将了。
可是朱由校登基之后立刻以铁血手段震慑住了群臣。
然后又快速的实行了文武分治,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这才使得武将在天启朝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在地方上虽然武将不用像以前那样一个一品指挥使见到县令也要先行礼了。
但武将的地位还是没有达到朱由校想要的地位。
这一切的改变就是从东征倭国之后才真正的文武并重。
武将见到文臣之后再也不用感觉自己低一头了。
所以通过这一切朱由校明白了一点,在这一方面即使他这个皇帝再怎么要求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