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药师庵回归正常,即便尼姑们在下山化缘或采办物资时告知过山下村民,但正儿八经来庵里求神拜佛做法事的依然不多。
都不用徐茵叮嘱,大伙儿自发地想到了配方的重要性,主动站在后院天井,当着青天白日举掌盟誓绝不外传,谁若外传就天打雷劈。
可惜她们几个不是捣药组的,是采摘组的,采回去后交给炮制组清理、晾晒,然后才是捣药组的活。
徐茵:想什么美事呢!
大家担心关门两日,本就不多的香火钱会不会更少?长此以往,岂不是要饿死了?
她还想把脚气膏、解热散、金创粉这几款价廉物美的常用药,打造成药师庵的特色产品呢。
而山下的村民,在明慧师太当主持的时候,倒是经常上来烧香拜佛,虞圆圆接任主持后,尤其是明慧师太圆寂后,经常为了几个城里来的贵客轰走他们这些没钱买供品的穷村民,渐渐的,就不怎么上来了。
“没想到后山都能找到的草药捣成药膏能卖这么多钱?”
“饿不死1徐茵安抚她们,“蔬菜瓜果自己种,米面粮油暂时不能自给自足,拿吃不完的山货和我们自己做的药粉、药膏去换。”
要是能分到捣药组就好了,这样就知道脚气膏是怎么做出来的、具体是哪几味药材做的了,回头找机会悄悄卖给城里的药铺,应该能换不少钱。小小一坛都能卖五个大洋,那要是配方呢?
周师姑动了心思,一扫以前的懒散,在干活中表现得十分积极,想让徐茵看到她的转变、然后给她调个岗位,最好能调到能接触配方的核心岗位去。
徐茵把庵门一关,挂上“今明晒秋,歇业两日”的告示牌,带着大伙儿去后山采收了。
周师姑虽然也发誓了,但心里对这个脚气膏的配方很是好奇。
但她不在乎,其他人在乎啊!
她堂堂大股东,还得替二股东擦屁股,容易么!
“当然!我不是跟你们说过,我把最容易做的脚气膏带去城里药馆寄卖了,那一小坛总共卖了五个大洋,让清缘记到账上了,咱们庵的账面余额,并不曾减少,这下你们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