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说,反正唐科有钱,给村里捐一点很正常。但是,乡亲们要知道,那是他凭自己本事挣到的钱,捐不捐全靠自愿,没有任何人能勉强。”
“直白的说,唐科不欠大坝村人的。相反,我看咱们大坝村很多年轻人,还欠着他一份大恩情。最近两年,唐科老板可是带动不少年轻人走向富裕啊!”
“我注意到,咱们大坝村今年的小轿车增加了很多,而且大部分汽车持有人都是从鹏城回来,他们或多或少都与唐科有关。”
“……乡亲们,二十六万不是小钱,这笔钱在大坝村,应该可以建起来一栋砖房子吧。所以,我们要感谢唐科的慷慨解囊。”
欧政翔说着,带头为唐科的行为鼓掌,座位上的唐科有些不知所措,只好站起来给大家鞠个躬表示感谢。
接下来,各位乡贤也纷纷发言,其中很多人提到唐科的慷慨行为。
有人认为,唐科的成功告诉大坝村一个道理,要敢想敢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勇于突破自己。
二十年前,大坝村人出去打工,只能干最脏最累的工作,收入也非常低。
十年前,大坝村有很多人开始学习技能,能够在工厂做技术工,比如制衣厂的技术岗位,鞋厂的设计师,还有广告公司的安装工,甚至还有专门编程的程序。
如今,大家的职业种类又有所改变,包括建筑行业的各种工人,以及包工头,金融、广告、传媒、通信、物流,加上传统的各行各业,都有人涉足。
最最关键的是,大坝村还涌现出一批新的创业者,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板。
成就最辉煌的,当然要数唐科。
实际上也有不少人干得不错,比如从打工人变管理者,然后成为股东的唐旺,从天而降得到唐科股份的田衍。
他们相对比较轻松。
还有一些劳动性老板,他们以前给别人打工,赚的是工时费,但是现在很多人转变了观念,从老板手上分包工作,成为老板的生意合作伙伴,只要他们愿意努力,干多干少都能自负盈亏,那也算是创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般人不认真思考,认为大坝村几十年都没有改变过,人们该是年年背井离乡,照样是辛辛苦苦赚钱。
其实不然。
大坝村人悄然发生着改变,就好像唐科通过参加这次座谈会,突然发现大坝村还有蛮多发公职人员,经过多年的积累,该有互相之间的传、绑、带,还有不少人成为了各部分的重要骨干,或者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