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圣皇帝登基开始算起,连上最早被砍头的李夔龙等人,前后已经有二十多差不多三十人被杀和被抓进诏狱,阉党这棵大树算是彻底倒塌了。
外廷的阉党高层被梳理了一遍,内廷二十四衙门的掌印太监也几乎被换了一个遍,最早跟在信王身边的那批宦官也大多一步登天坐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位置。王体乾因为很早就投靠了懿安皇后张嫣,刘学不好意思动她的人,于是只好委屈曹化淳继续当司礼监秉笔太监,不过王体乾也很懂事,虽然当着掌印太监,但司礼监的事情他一概不插手。王承恩被提拔为司礼监随堂太监,时刻跟随在刘学身边。像高起潜,杜勋和张彝宪等人也都当上了二十四衙门中的某一个部门的掌印太监。
明末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天的温度要比往常年份低许多,像现在刚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温度就直接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如果是往年的话,在这个温度下,那些没有棉衣棉被,甚至连取暖用的柴火都不足的百姓家,每天从城里拉出城掩埋的没有一百,也有几十啊。可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谁家有人冻死了。
夏收过后,许多闲下来的百姓便到修路队找工作,而刘学给马三的命令是来者不拒,只要是肯干活的,都要。于是,到下半年的时候,修路队的人数一下陡增到数十万人。人多了,除了要花的钱多了以外,修路的进度也明显加快。
人少的时候,修路队就是一点一点的修,等人多了,修路队开始采取蛙跳的模式,多点开始修路。预计明年才能修通的北京城到天津卫的道路,天气刚刚转冷的时候就修通了。
“陛下,这位就是汤若望先生。”天晴之后,刘学去大明研究院找徐光启谈后装纸壳弹步枪的事情。由于研究院刚刚成立,还没有正式的场所,所以刘学找了处离皇宫比较近的大宅子充当研究院的临时场所。
“德意志人汤若望见过尊贵的大明皇帝陛下。”刚来到研究院,站在徐光启身边的汤若望便跪下给刘学磕头。“感谢陛下为主做的事情,主会祝福陛下,祝福大明的千万百姓的。”
“汤先生,朕对你早有耳闻,今日有幸一见,朕也很是高兴,汤先生请起吧。”明清两朝,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原大地,来传播主的福音。在众多传教士中,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是名声最大的几人,像邓玉函、龙华民等人的名声就稍小一些。
介绍完汤若望后,徐光启又给刘学介绍了人群中的其他几名西洋人,他们分别是南怀仁、邓玉函、龙华民和罗雅各等等。
来到徐光启的办公室后,刘学让徐光启把研究院里的火器专家给叫了过来。其实来的几个人算不上什么专家,在来研究院之前,他们不过是军器局和兵仗局的普通工匠,待遇极差。直到徐光启把他们招到了研究院,这些工匠们的待遇才提高了许多。
见到刘学,几名工匠立刻磕头行礼。刘学摆手让他们起来,然后说道:“朕今天来是跟你们讨论一下火枪的事情。”一边说着,刘学让王承恩拿出来了几张纸,纸上是后装纸壳弹步枪和一些零件的草图,其中一幅是纸壳弹的草图。
刘学将图纸放到桌子上,然后给几名工匠讲解着后装纸壳弹步枪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零件的用处。
说实话,步枪的制作其实并不是很难,现代社会许多人都能纯手工打造步枪。既然不难,那为什么从第一支步枪出现到现代化的自动步枪却经过了数百年时间呢?
步枪从前装发展到后装用了几百年时间,而从后装枪发展到现在的突击步枪则只用了不到一百年。可以说步枪从前装到后装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刘学想要做的就是引导工匠们打造他想要的步枪。
果然,在听明白、看清楚刘学所画的后装枪图纸后,在场的人无不惊叹。其实这里的许多人都已经知道皇帝身边的近卫军和御林军装备着一款非常厉害的步枪,但没有人亲眼见过。
“陛下,这后装枪心思之巧妙简直惊为天人,不知道这后装枪出自谁手?”徐光启惊讶的问道。
被人夸永远都是一件令人身心舒畅的事情,看到所有人都被自己画的图纸惊到了,刘学洋洋得意的说道:“这后装枪乃是朕梦中所得,梦醒之后朕便画下了这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