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旱灾最严重的莫过于陕西,据史书记载,从天启年间开始,陕西几乎年年干旱,等到了崇祯皇帝继位后,旱灾和蝗灾经常轮换着侵袭陕西。除了陕西,还有河南,就是北直隶也时不时的会闹一下灾。再有就是南方的福建,也闹过旱灾。
明末人口到底有多少刘学也不知道,他还没时间,也没权利去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咱们姑且取个中按一点五亿人算。全国有一点五亿人,受灾人口按十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五百万人。每人每天消耗粮食按一个较低的值一斤算,一千五百万人一天就要吃掉一千五百万斤,也就是七千五百吨粮食,一个月就是二十二万五千吨粮食。
一吨小麦一千二百元,二十二万五千吨粮食就是二亿七千万元。这也就是说要想让明朝的受灾百姓吃口饭,不至于饿死,每个月就需要花费二亿七千万,两个月就是五亿四千万,半年就是十六亿二千万。就这还不算把这些粮食运送到灾区的过程中产生的合理消耗,也就是运粮人员的口粮,还有就是各级官员的贪污也是一个极大的消耗。
就算这些合理的不合理的消耗都不存在,刘学如果想要供养明朝受灾的难民,仅仅半年的时间也需要十六个亿。然而明末的天灾是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
据史书记载,从崇祯元年开始,一直到明朝灭亡的崇祯十七年的十七年时间里,大明北方各省旱灾频仍,间杂着还有蝗灾和地震。陕北在崇祯元年的时候几乎是一滴雨都没有下,百姓没粮食吃就到山里去吃草,草吃完了就吃土。
由此可见,十六个亿是远远填不上明末的粮食缺口的,而且,刘学有十六个亿吗?刘学的收入主要是通过倒腾古玩来获得的。除了平日里李建设小批量售卖的古玩外,刘学最大的收入源自于两次拍卖会。
燕京拍卖会刘学获利一亿出头,佳士得拍卖会获利二点八个亿,如果再加上李建设平日里的售卖所得,刘学一共收入了差不多五个亿。即便这些钱不干别的,都用来购买粮食也不够填补明朝的粮食缺口,更何况刘学已经花出去两个来亿了。
五亿和十六亿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另外,古玩生意短期内做做还可以,如果常年做下去,不说这容易引起某些人的注意而导致不良的后果,就是刘学和李建设心里这一关也过不去。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明朝这边灾民的吃饭问题,必须以在明朝就地找粮为主,从现代运粮为辅。在明朝解决粮食问题,其一就是通过种植土豆和红薯这两种高产耐旱的粮食来提高粮食的产量,其二就是从国外贩运了。
从古至今,东南亚一直都是粮食出口地区,刘学打算以后从东南亚进口一些粮食来缓解粮食危机。再不行就直接打下来,然后移民过去耕种,反正刘学为了寻找器灵也有了称霸世界的想法,正好搂草打兔子一起捎带了。
时隔月余,牛结实再次见到了刘学。与上次见到刘学时邋遢的样子不同,这次再见面,牛结实身上已经换上了一套新衣服。他为刘学看护打理土豆和红薯地的工资可不低,在空闲时间他还带着村民去村边河堤上打了工,这份工资也没少挣,因此,牛结实家现在也算是脱离了贫困。
“小人叩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一见到刘学,牛结实便趴在地上结结实实的给刘学磕了三个响头。如果说上一次给刘学磕头是碍于他王爷的身份,这次磕头就不光是这个原因了,还有就是牛结实打心眼里对刘学的感激,感激他给了自己新的生活。
“老牛起来吧。”刘学弯腰扶了牛结实一下,然后说道:“本王想去看看土豆和红薯,老牛你带路吧。”
“是,王爷。”牛结实答应一声,然后在旁边给刘学指路。“王爷,这段时间小人每天都去地里照看这些庄稼,现在这小麦,土豆和红薯长的可喜人咧。上次王爷让徐大人(徐应元)给小人送来了猪崽,啊不,呸呸呸,是豕崽,小人按照许大人的吩咐扯了红薯秧去喂豕崽,现在那豕崽长的也很壮实,到年底俺们就能吃上肉了。”
牛结实一边引路,一边叨叨着,他一直是咧着嘴笑着,看得出他是真的开心。
“徐应元给你们送猪崽来的时候叮嘱你的那件事做了吗?”刘学问道。让徐应元给牛家庄送猪崽的时候,刘学还让徐应元转告牛结实,让他一定要教会牛家庄所有人管理土豆和红薯的要领。
牛结实连连点头说道:“王爷,小人哪敢忘了王爷的吩咐,现在全庄的老少爷们,就连那些老娘们小媳妇们也都知道怎么管理土豆和红薯了。”
“嗯,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