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里外外几百号人一起建房,真够豪横的。”
“呸~狗官,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牟利。”
“这你就不懂了吧,东家可是苏浮,镇国公二公子,那个近日里生意最火爆的舒服商号正是他开设的。”
“不错,人家根本不差钱,还捐赠钱财修缮官道,差你那三瓜两枣。”
“嘶~那他开设勾栏图了啥?名声臭了不提,还花费如此多钱财......”
“败家呗~”
“听说了吗?据说这勾栏要建十六丈高。”
“咦~我咋听说是二十六丈高。”
“......”
坊间传闻,越传越邪乎。
苏浮的养生勾栏,确实吸引了整个京都的眼球。
但今日,引爆京都的,还是四处城门口张贴的告示。
马车车牌一出,全京都轰动了。
尤其是商贾巨富之家,还有那些小门小户的官宦。
关系到出行的规矩,这可是与他们息息相关。
此令一出,有人背后恼怒谩骂,有人鼓掌拍手叫好,人生百态,尽显无疑。
一个车牌十两银子,亏他想的出来。
商贾巨富们虽心中鄙夷苏浮的强盗行径,但好歹苏浮承接了大夏官道修缮,这极大的改善了交通便利。
长期而言,反而对行商通行绝对是有益无害。
这一类人静下心思索后,竟出奇的主动派管家前去工部提交资料,申请马车车牌。
一辆马车车牌,也就十两银子,对他们而言实在是洒洒水。
而普通老百姓,正是那拍手称赞的。
他们又没有马车,此政令相当于无形的劫富济贫。
收取商贾巨富的钱财修缮水泥路,这妥妥的惠民政令,高兴还来不及。
今后,如若整个大夏都通行了水泥路,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异地做工,都极其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