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之虑,朕亦有所考量。但朕以为,真金不怕火炼,若容铮真有才,自当能应付下来。否则,就算不上你我皆看重的能人。”
闻言,周大学士没有再多说,恭敬地行了告退之礼,皇帝主意已定。
对容铮而言,这次提拔说不上不好,也说不上多好,挑战远大于机会。
至于接不住,哎......不过他有一个侯爷的岳父能兜底,罢了罢了。
去皇帝面前反对提拔容铮的大臣很少,只有四位素日顽固的王公大臣,当然,他们此番举动并不像周大学士那样,出于替容铮考虑的初衷。
几位老臣只是认为容铮过于年轻,而且短短时间内直接跨过一小品的提拔实在不妥。
在他们眼中,凡事都要循序渐进,太过突变,心脏受不了。
眼见皇帝坚决不改主意,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建议提到正六品的“侍读”。
正当气氛陷入僵持之时,
一直老神在在地听他们说话的瑞王开口了:“我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情来着,让诸位大臣与皇兄在此耗费了半日光景。”
他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站了起来,目光轻飘飘地掠过那几位劝谏人士,
“我就奇怪了,不过是提拔一个小小的‘修撰’为‘侍读学士’而已,值得各位如此兴师动众,耽搁皇兄大半天的事情?”
他目光转瞬变得锐利,语气带着一丝质问,“莫非在各位眼中,皇兄连这等微末之事都无法自主决定?”
四位老大臣心中不禁一紧,这瑞王太过分了哈,不说话还好,这一张口,就给他们扣那么大一个帽子,特么可怕啊!
明明是正常流程的劝谏,被这位王爷一说,好像做了违逆皇帝的大事似的。
他们面面相觑,万般委屈,这位爷是皇帝的亲弟弟,哪怕他做出什么破事,皇帝都会轻描淡写给抹过去,还是不要得罪为妙。
算了,这说不上多大的事,没必要得罪瑞王,而且有瑞王在一旁“怂恿”,还会得罪皇帝。
最后,几位老大臣默默退下了。
特么的,劝谏变“大逆不道”,有冤无处说!
皇帝看着他们远去,对瑞王笑道:“还得是你。”
“能为皇兄分忧,弟弟深感荣幸。”瑞王欠身,作了个虚礼,随后悠然落座,正经起来,
“皇兄,你既看好容铮,何必急于一时提拔他呢?”
他只需要略作思索便知道皇兄的想法,但仍存一丝疑虑,好好培养不更好,有时候,拔苗助长不见得能活下来。
实际上,瑞王觉得那几位老臣的建议是对的,给容铮提到正六品,是最皆大欢喜的事,只是他站在皇帝的一边,自然是要替皇帝唱白脸的。
皇帝沉吟:“此人若是接不下来这次机会,就不会是我真正想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