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京城买房

因为安和村出了一个状元,官府再次向该村奖励了三百五十两,用于建设村子。

这次村长依然有单独一份奖励,嗯,管理有方,村长笑得见牙不见眼,奖励是其次,荣耀才是关键。

三年才出一个状元,状元落在他们村,这方圆几十里都得扬名。

村民仿佛看到了他们山旮旯的希望,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了,有几户甚至咬咬牙,将家里有读书天赋的孩子送去镇子学堂。

“弘毅学塾”毕竟只为村里的小孩做启蒙教育,只教认认字,读几句诗词。如果家里想让孩子参加科举,就要送到镇子学堂,跟秀才夫子深入学习。

村长将这三百两全用到学塾上,他又请多了一个夫子来,然后接收邻村的孩子来读书,但邻村的要交学费,这样可以给学堂带来一定的收入。

邻村因为知道安和村出了状元,还听说学塾的名字都是新科状元起的,状元还在学塾题了一首诗呢,于是慕名而来,加上学塾收费不高,不少人愿意将孩子送来启蒙。

村长跟他们强调:“他们学塾只能给孩子启蒙,并不能教出一个状元!!”

安和村的小孩是免费的,本村能来读书的孩子少,很多户只送男孩子来,将姑娘和哥儿留在家里帮忙干活。

这会村长用这笔钱给孩子们提供一定的笔墨纸砚花销,村里的人一听,也将小姑娘和小哥儿送来了。

人家叶云也是识字的,才能嫁给状元郎,可见识字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村长办完这些事情后,便给远在京城的容铮写信,首先向他道贺,接着写了村里的一些近况,然后提到村里获得的奖励,并告知具体是如何使用这笔钱的,最后祝福他们一家在京城要好好的。

随信附上的,还有学塾里孩子们亲手书写的诗篇与文章,遣词造句非常稚嫩。。

京城路途遥远,那信经过了十多天才送到容铮的手里。

容铮靠在床头,看完信后,轻轻地笑了。

“笑什么?”叶云抬头,目光从医书上转向容铮,虽然他暂时不能去医馆坐堂,但也要坚持学习。

“村长来信说......”容铮轻拥着叶云,缓缓地跟他说了村里的事儿。

第二天,他提笔蘸墨给村长写了回信,并给“弘毅学塾”题了一副对联。

距离他高中状元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这是皇帝特别准许的假期,让登科的进士们可以料理好家里的事务,一个月后,就要正式任职。

这假期,按理由是可以回乡的,但叶云怀崽子了,不适合那么远途的舟车劳顿。

他们便留在京城看房子和搬家。

容铮已经是朝廷的从六品官员,这意味着他获得京城的购房资格,他们以后要在京城定居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决定买一个好院子。

家里积蓄达到三千两,他们入京的时候有一千八百两,花销去了三百多两,主要是房租是一笔大支出,花去了一百四十两,再者,他们家的仆役已经达到五人,总体日常花销不少。

而去年田地收入一百多两,府城的两间店铺收入二百两,从沈家拿到的分红有一千三百两,加上朝廷对进士的赏赐一百两,加起来有积蓄达到三千二百两。

朝廷给新科进士的赏银并不多,毕竟封官就已经是天大的赏赐了,这一百两也就意思意思,给点路费伙食费以及落脚费用。

见家里的积蓄够买房屋了,容铮带着夫郎和孩子看了京城出售的房子。

他们看中的是一个三进的大院子,大门进去,正对面是一个精致的照壁,右侧有一个小门,通往厨房所在的小院,与主院巧妙相连,保证了生活的便利。

左侧是一个月亮门,通过月亮门就来到了第一个小院子。

小院子的侧面是一排倒座房,也称南房。

容铮准备安排家里的下人住在倒座房,同时也在这里安排客房。

穿过垂花门到达主院,主院空间开阔,侧边有一个小凉亭,出售的屋主,在庭院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打理得很雅致。

正对面是正屋,左右两边是小间的东西耳房;

正屋一共三间房,中间的最大,是厅堂,平常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用来招待客人,左右两边是两个卧室。

右边是主卧,容铮与叶云住,左边是令仪的卧室。

主院的两侧是东厢房和西厢房,房子间通过抄手游廊连通。

东厢房给叶辰居住,西厢房给尚未出生的二崽子。

正屋后面是第三个院子,可以经由厅堂进去,也能通过侧边路径到达。

最后一排屋子便是后罩房了,容铮打算在那边设置藏书室、书房、杂物房、卧室之类。

第三个院子的采光十分好而且环境安静,令仪以后长大了,喜欢去后罩房那边住也可以,但现在他年纪尚幼,叶云更想他跟自己住得近些。

令仪还不到三岁,晚上做噩梦害怕了,会跑来找两个亲爹,若是让他住在后面的院子,跑过来都花些时间,而且院子光线暗,过来的路上又能把他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