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渤海郡。
袁绍召集麾下在郡府中议事。
大堂之上,文臣武将尽皆聚齐。
袁绍一身绢纱禅(dan)衣,是一贯到底的单层长袍,通常用麻布,贵者用绢纱。
绢纱的褝衣比双丝的缣要轻薄和稀疏些,却同样价值不菲。
他头戴金冠,面无表情,居高临下的看着属臣。
“各位以为,眼下该如何是好?”
许攸首先站起身,拱手道:“主公,攸以为,此时正是我等赚取冀州的良机,一旦冀州入我囊中,便可雄踞北方!”
“不可!”长子袁谭却反对道:“父亲,如此做法,有辱我袁氏门楣,有失道义!”
“这......”袁绍一时犯了难,他即想夺冀州,又爱惜自己的羽毛。
许攸瞥了眼袁谭,冷笑道:“少将军,兵法云上兵伐谋,昔日高祖用张良陈平计得天下,哪有什么道义,到了主公这里就不能用计?”
“可是......”袁谭还要说,却被袁绍打断。
“罢了,此事日后再议,吾若不劝,汝二人怕是要打起来!”
“喏~”两人缩了缩脖子,齐声领命。
烦闷的瞥了二人一眼,袁绍继续道:“董卓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许攸道:“呵呵,董卓老贼正和一个边将对峙。”
“哦?竟有此事?”袁绍顿时来了兴趣,“哪个边将,居然敢跟董卓叫板?”
许攸道:“此人姓李名毅,出身寒微,至今无字。
原是秩中千石的安东将军,去交州平叛了六年,回到中原时已是天下大乱,董卓掌权。
依我所见,此子恐怕也有董卓之心,想要挟天子以令群臣,故而与董卓厮杀了起来。”
袁绍冷声一笑,“哼~小小边将,无名之辈,也敢与董卓老贼争食。
我等十八路关东诸侯联盟,都拿他不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报——!”
就在这时,一员小校奔进大堂,“报~~!”
“何事?”袁绍皱眉问道。
小校喘着粗气,从怀中取出一封信笺,“回禀主公,长安郡邸飞马来信。”
那小校连忙将信棉送到其手上,然后退到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