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千秋殿夜宴(下)

见李神通当众发难,这已经不是殿前失仪的问题,而是蔑视皇威,众臣纷纷低头。

李世民面无表情,缓缓将酒杯放下,淡淡说道:“可是这酒水不如叔父的意?”

李神通向来骄矜自满,闻言便是梗着脖子沉声道:“酒水甚美,臣只对封赏不满”。

“阿兄,你醉了”,一旁的襄邑郡王李神符脸色大变,急忙起身捡起地上的酒杯,上前宽慰道。

李神通、李神符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兄弟二人幼年丧父,李神通年长数岁,颇有担当,秉持长兄如父的原则将弟弟抚养长大,所以成人后的李神符对待兄长极其恭谨,深受时人赞颂。

李神符这人性格敦厚,即便对待仆从也是相当和善,所以史书对他的评价便是“少于威严”。

兄弟二人的性格可谓是迥然不同,哥哥骄傲自满,从不正眼看人,弟弟则是谦逊谨慎,待人和善。

李渊起兵时,李神通逃至鄠县起兵响应,而李神符失陷在长安,留守长安的前隋刑部尚书卫玄将其抓捕入狱,严刑拷打,李神符差点死在狱中。

大唐立国后,李神符深受李渊信任,爵封襄邑郡王,先后担任并州总管、太府卿、扬州大都督等要职。

在扬州期间,李神符宽于待人,亲自出城收容难民,深受百姓赞誉,可以说李神符也是宗室贤王之一,只不过李神符的军功没有李孝恭、李道宗等人显赫,在李唐宗室里存在感实在太低。

见兄长竟在这种场合,当众给皇帝难堪,李神符心里很是惊慌,紧紧地抓着兄长的手臂,“阿兄,莫要胡闹”。

只是李神通用力挥手,挣脱李神符的劝说,径直走到殿中。

“陛下,当年前隋无道,太上皇起兵晋阳,臣在鄠县冒死响应,于关中首倡义兵,迎义军入关,后受太上皇信任,数次挂帅,东征西讨,于国家是有大功。

而房杜之流,不过捉刀弄笔之辈,仅于帐中伏案执笔,不曾军阵搏命,何以功评第一?何以位居我上?”

李神符闻言大骇,急忙拜道:“陛下,臣兄酒醉失言,万望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