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慨叹一声,他是真没想到,原来想象中最是严厉,逼疯李承乾的“罪魁祸首”,最主要的儒学师傅孔颖达,竟然是最理解他的一位。
“孔师,承乾惭愧至极,心思杂乱,实在不知如何言语”,李承乾俯身一拜,“孔师教诲,承乾铭记于心”。
孔颖达将其扶起,“你的出身,注定难以保持纯真,有得必有失,你能想通便好,这并不是难以启齿的问题,大丈夫处世,坦荡做事,坦率做人,无愧于心即可”。
李承乾重重的点点头。
浩浩荡荡的车队回到太极殿,准备进行最后的加冕仪式。
内侍张阿难率领宫人迅速布置龙案,上面摆放着天子冠冕。
礼官就位,钟声起。
当朝首相尚书左仆射萧瑀,次辅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依次出列,率领文武百官齐声山呼,“恭请皇太子即皇帝位”。
李世民大步上前,张阿难恭敬的奉上冠冕。
钟声再起,监察御史李素立出列,面容冷峻,“百官排班”。
第一次见到这位监察御史,李承乾就知道这人肯定很不好惹,长长的脸,鹰钩鼻,不苟言笑,实在想象不到这人笑起来是何模样。
如果说贞观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那武德年间最刚硬的谏臣便是李素立。
李素立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房,世代官宦,子侄后辈也是人才辈出,他的孙子李从远是中宗、睿宗时期的宰相,还有一位曾孙李畲,更是青史留名的大孝子。
李畲为人清正,自幼丧父,他的母亲清白守节,尽心抚养李畲,有一次官府发放李畲的俸禄,禄米多发三石,李畲之母坚辞不受,朝廷下旨褒奖,特赐牌匾,后来李母病逝,李畲悲痛至极,竟然“哀毁过甚而卒”。
听到李素立不含一丝感情的话语,文武百官纷纷噤声,各自按照官署、品级一排列。
这位狠人可是连李渊的圣旨都敢驳回,以前有位庶民犯法,按照武德律审判的话罪不至死,然而有司竟然要求处决,因为判处死刑需要皇帝批准,李渊也不追问,直接批准。
李素立听闻消息,竟然将旨意追回,当众怒斥李渊,“国家的法律,应该天下人共同遵守,一旦动摇,那人们将不知所措,陛下刚刚统一天下,建立宏伟基业,边远蛮荒还未臣服,为何现在就要在京城舍弃刑法?”直怼得李渊无言以对。
这样的狠人,官居监察御史,督察百官,谁敢造次。
监察御史虽然品级不高,但权限极大,可以参与每日朝参,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言,别说弹劾官员,就是当面怒斥皇帝,皇帝也得受着。
百官入列后,在尚书台两位宰相的率领下,齐声参拜,当然不是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拜结束,礼官高呼,“读册”。
中书令宇文士及手捧金册,走到陛前,“臣中书令宇文士及读册”。
即皇帝位的金册宣读结束,宇文士及趋步后退。
随后礼官再宣,“奉宝”。
司空裴寂佝偻着身子,双手恭敬的捧着玉匣上前,“臣司空裴寂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