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渊登基的时候,由于天下大乱,礼制不全,许多仪式有缺。
统一天下后,相关有司多年来查漏补缺,再经过封德彝等熟知古礼的老臣修正,这一套礼制才逐渐完善,今日李承乾所看到的便是一套完整且严谨的登基大典。
这也正是象征着大唐的正统性,先前天下诸侯割据,称王称帝者不在少数。
如宇文化及称大许皇帝,高坛晟称大乘皇帝等,还有窦建德称夏王,李轨称凉王,薛举称西秦霸王等,其实他们并没有经过完善的礼制登基。
其中唯有南梁皇帝萧铣,乃是南梁皇家后裔,在荆楚一带深得民心,具有完整的法统传承。
另外就是王世充,这厮坐拥东都洛阳,典籍藏书完备,大儒士子云集,并且他跟李渊一样,经过封王、加九锡、禅让等一系列“篡位”的流程登基称帝,勉强符合礼法。
当献爵之礼结束后,礼官登台,奉上天子剑。
李世民手持天子剑,面对众臣,迎着朝阳,意气风发,呲唥一声拔出宝剑,而后对着皇天主位舞起“羽畲之舞”,同时奏起“嘉平之章”。
先向列祖列宗献爵,以示后人恭孝,然后新皇对着皇天献舞,以示上天之子,即天子。
向皇天献舞后,依次向社稷诸神献爵,奏“永平之章”,光禄卿登台,供奉福祚,“熙平之章”起。
光禄卿示意,礼官唱诵,“百官朝拜”。
文武百官跟随李世民一起行三跪九拜之大礼,礼罢,奏“清平之章”,祭品奉入燎炉焚烧。
李承乾看着远处大汗淋漓的乐人,心底也是佩服不已,这么多种礼乐,礼官一个示意,他们便切换自如。
在礼官的迎奉下,李渊再次登台,带领百官瞻望燎位,奏“太平之章”。
乐止,李渊退后,李世民上前瞻望,起“佑平之章”。
李承乾暗自称奇,其实这两个流程相当简单,就是前后两任皇帝在不同的礼乐下,以恭敬瞻望燎位,行注目礼。
直到燎炉熄,礼乐止。
至此,太庙圜丘坛上的告祭仪式正式结束。
李世民龙行虎步下台,经过一个时辰的祭祀,又拜又舞,李世民已是汗流浃背。
礼官高唱,“起驾”。
百官跟随李世民的銮驾回到皇宫太极殿,进行接下来的加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