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父子释怀

后来大兴城(即长安城)忽然兴起童谣,“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随后各地惊现“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李氏兴”、“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等谶语。

隋炀帝开始忌惮姓李之人,将郕国公李浑处死,对于表弟李渊也是开始猜忌。

李渊只得忍辱负重,一边迎合隋炀帝,一边私底下结交豪杰,积蓄力量。

在三晋之地开展全面剿匪,先后剿灭历山飞、毋端儿、甄翟儿等巨寇,在太原、马邑等郡全部安插亲信,以待天时。

李世民确实能征善战,但也需要粮草后勤、储备兵源以及领军将领,在这一点上,李渊功不可没。

现在李渊提起识人之明,更是毫无疑义。

李渊将裴寂引为知己,裴寂积极筹谋起兵,献出晋阳仓。

李渊启用姜宝谊,认为他忠贞刚烈,姜宝谊以身殉国。

还有李靖,当初李靖在太原郡附近的马邑郡担任郡守,察觉到李渊竟有二心,便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告密。

没想到唐军势如破竹,短短数月便攻克长安,全取关中,李靖不幸被俘。

临刑前,李靖高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

李渊闻言,召来李靖,一番交流后发现李靖还真是人才,当即无罪释放。

且不提裴寂、陈叔达、萧瑀这些早已扬名之人,另外还有刘弘基、殷开山、李思行等人,在晋阳起兵前,他们并无过人事迹,大多是避难太原,但李渊全部予以重用,给予他们展露本事的平台。

凡此种种,可见李渊颇有识人之明,并非一无是处。

对于李世民的称赞,李渊没有反应,只是自顾自的说道:“依我看来,承乾将来的成就,或不下于你我”。

李世民闻言很是惊讶,并非李世民自大,只是他父子二人,一个开国之君,一个平定天下,这般功绩自不用多言,注定名垂青史,只是没想到李渊竟然如此看重李承乾。

“你不用惊讶”,李渊撇撇嘴说道:“所以我要避免你重蹈我的覆辙”。

“我许你太子之位,本意是激励你建功立业,也可以侧面督促大郎”。

说到这里,李渊呵笑一声,“只是没想到,这一手平衡之术最后彻底失衡,以至于两府争斗不休,你说我这是不是徒惹人笑?”

李世民嘴角抽抽, 也不知道如何回话,只好低头不语,其实他确实有点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