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皇太孙

李渊话音落下,群臣竟然毫无波澜,竟还不如先前裴寂致仕引起的反响。

仔细想想,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步骤,李世民已经监国月余,李渊这位皇帝始终幽居深宫,不曾露面。

现在执掌政事堂的首相裴寂也已经致仕,朝堂上的权力将彻底落到李世民手中,可以光明正大的经过正规流程颁发圣旨,而不是由东宫詹事府发出的太子教令。

从一定程度上,李世民已经跟皇帝没有区别。

这个时候,李渊提出退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顺其自然。

最令众臣心里惊诧不是李渊退位,而且李渊为何如此配合李世民。

在他们的想象里,最后应该是李世民这位东宫储君一步步掌控朝堂,再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位大臣主动提出太子登基,从而侧面迫使李渊退位。

但现在情况却是跟他们想象的并不一样,李渊竟然主动配合,首先暗示裴寂致仕,这是在给李世民扫清障碍,在给李世民铺路啊。

然后再当众主动提出退位,给予李世民以最大的体面。

需要明白,主动和被动,这是完全不同概念。

李渊如此主动配合,那李世民在法理人情上,将会毫无破绽,没有任何可以攻讦的地方。

在原本轨迹上,世人之所以对李世民上位颇多议论,正是因为弑兄、杀弟、囚父,最后莫名传出一封制书,宣布退位。

那个时候李世民已经执掌朝堂,对于这封制书是否出自李渊本人意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这是李渊认清形势,放弃幻想,无奈之下的举动,算是他主动退位。

但更多人认为,这封制书是出自李世民的手笔,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可以代签此类制书。

但无论各种观点,全部都认为李渊肯定属于被迫,绝对不是心甘情愿,弑兄杀弟也就罢了,囚父逼父便是不孝,从而平添诟病。

然而现在,李渊现身朝堂,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下,心甘情愿的主动提出退位,这情况便是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