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题《少年行》?行,太行了,这首乐府旧体诗,虽不注重韵律对仗,但是豪情逸性,溢于言表,慷慨有气魄,你这个年纪便能作出这等佳句,实在难得啊”。
李世民也是罕见的兴奋,起身喊道:“阿难,笔墨纸砚,我要记录下来”。
看着一首诗便将老爹哄的如此激动,李承乾笑道:“怎么样?现在总该相信你儿子是神童吧”。
“神童,那必须神童”,李世民一边提笔,一边点头赞道:“我儿天生聪惠,如此大才,我看那裴三当年也没有我儿厉害”。
裴三便是裴寂,闻喜裴氏排行第三,在前隋时便是闻名天下的神童,现在更是李渊的第一心腹,牢牢掌控着大唐最高权力机构——政事堂。
李世民登储后,多次想要安插长孙房杜等人进政事堂,却都被裴寂明里暗里的使绊子。
偏偏李世民还不能对裴寂翻脸,毕竟裴寂代表着武德老臣这一系,但是从这时候开始,李世民心里便在筹谋驱逐裴寂。
长孙无垢既是欣慰,也是担忧,静静地看着父子二人谈笑,若有所思。
“承乾,你刚刚说皇家威仪不是看仆从的多寡,你想说什么?”长孙无垢忽然重提这个话题,主动问道。
李承乾毫不犹豫的说道:“皇家的威仪是靠天下百姓来度量,如果像隋炀帝那般,在百姓心中自然没有威仪,如果像尧舜那般,即便过去千百年,百姓也是心中敬重”。
“仆从成群,耀武扬威,那是横行霸道的恶霸,那是烧杀抢掠的军阀,那是站在百姓对立面的腐败官僚,那是东汉董卓、前隋朱粲那样的反面人物”。
“我们身为皇家,如果带头勤俭节约,天下人就会效仿,都会勤俭节约,如果我们奢靡成风,像现在这样,简单一餐饭几十个人前前后后的侍奉,那天下人也可能会贪图享乐啊”。
听到李承乾洋洋洒洒的一番话,李世民夫妻二人不由得怔住。
“二郎,承乾他…怎么懂的这么多?”长孙无垢有点迷瞪的看着李世民痴痴说道。
“他…他可能真是天生神童”,李世民言语一顿,“可能前世的智慧没忘干净吧”。
李承乾听得一哆嗦,急忙扑到长孙无垢怀里,一脸嬉笑道:“什么前世智慧啊,我这就是生的聪明,毕竟阿娘都这么聪明了”。
李世民摇头一笑,“别作怪了,我知道你心智早熟,这也是环境所迫”。
说到这里,李世民神色一黯,少见的表露心疼之色,“别以为我不知道,以前在承乾殿的时候,承道他们几个可是没少欺负你,胸前那道疤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