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大贤点点头,“我们正在做这件事情,常森,你负责贸易方面的,你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坐在屋里靠近大门的一名官员站了起来,正是常家的老三常森,如今老大常鑫已经没有资格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取而代之的却是老三常森了。
“楚国战乱,粮价暴涨,但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粮食的价格必然还会有一个大的飞跃,所以我们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在江南沿海等地大肆收购粮食!”常森看了屋里众人一眼,道:“说是收购,其实便是走私。项庄也是严厉禁止绝粮食外流的,可惜财帛动人心,在楚国如此混乱的局面之下,不少江南人选择了卖掉产业,得到钱财然后去找一个相对平稳的地方重新开始!”
李大锤哈的一声笑了起来,指着常森道:“果然好手段,这是一举两得了,想来这个平稳的地方,自然便是我们关外之地了!”
常森笑道:“都护说得到,现在在楚国,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词语叫闯关外。每天沿海的码头甚至于一些野码头,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船只满载着粮食和人丁起航,目的地正是我们这边。”
“这件事做得很好!”李大锤道:“楚国没了粮食,又逃了人丁,战争的潜力会愈来愈弱的,从长远看,对我们而言是极有利的,等到我们将来向南方进军的时候,这些先一步到我们关外安家落户的人,又可以作为我们的先遣军率先返乡,这也将大幅度地降低将来我们治理南方的难度!”
“但是这需要数额极大的银钱!”常森道。
“相对于粮食和人丁,银钱反而算不得什么,钱的事情,找长史解决!”李大锤呵呵一笑。“集资也好,贷款也好,发债也好,甚至于找人合伙也好都是可行的!”
“明白了!”常森看了一眼上首的茅大贤,心里有了底。
“做这些事情,还是要和知秋院作好配合,商业司这边大都熟悉财贸,但这些事情还需要一些专业的人配合。”李大锤瞅了一眼另一侧的钱甲。
钱甲笑道:“一直以来,知秋院在南方都在竭力配合,对了,楚国江陵江氏的船队应当还有十来天便可以抵达宣武码头了,他们一到,我觉得又可以缓解一下咱们府库的窘境了,江充可是保证了第一期便注入百万两资金的!“
听到这话,屋子里众人顿时精神大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