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东西争雄第四十四章半渡而击
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一队队的近卫军正在岸边集结,准备登船渡海,马克西穆斯已经收到消息,莫米娅成功的说服了元老院的议员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将昆图斯推上了罗马皇帝的宝座,同时征发了四万大军赶到拜占庭,准备阻拦他的去路,保卫罗马,而现在,戈尔狄安已经在拜占庭城外摆在迎战的阵势,要与他决一胜负。
听到消息时,马克西穆斯冷酷的笑了。他非常佩服莫米娅的手腕,居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说服元老院的贵族,延续塞维鲁家族的统治,当然了,他也有些后悔,如果不是把埃斯卡诺米和那三千多罗马青年组成的新军屠杀一净,惹怒了罗马人,莫米娅恐怕也做不到这一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又帮了莫米娅一次。
等我进了罗马城,做了真正的罗马皇帝,一定要娶这个女人为皇后,让她给我生几个孩子。马克西穆斯嘴角lù出了一丝向往的微笑,他对莫米娅的风情终究难忘,以前莫米娅抛弃了他,他也不敢多想什么,毕竟在莫米娅的面前,他有着洗不掉的自卑,哪怕他手握近卫军大权,但是心理上的落差却不是有权就能抹去的。不过,现在他连罗马皇帝都要当了,自然也就没有了那种自卑,要和莫米娅平起平坐的心理也自然产生了。
看着蔚蓝的海面,马克西穆斯陶醉在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中,三十年前当他自告奋勇的在塞维鲁大帝面前请战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他有一天会成为高高在上的罗马人的皇帝,而今天,他离这个曾经高不可攀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击败对面尔狄安率领的四万大军,他就可以长驱直入,莫米娅就算有翻天的本事,她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再组建一只军队了。
戈尔狄安曾经是马克西穆斯尊敬和畏惧的人,可是现在,马克西穆斯对他只有一丝怜悯。不错,戈尔狄安有威望,有能力,但是他现在手头所有的只有两万没有上过战场的罗马新兵,还有两万蛮族佣军,而他自己手头却足有近八万人马,几乎全是由骁勇善战的蛮族雇佣军组成。戈尔狄安似乎忘了一件事,他马克西穆斯就是蛮族出身,对于蛮族雇佣军来说,马克西穆斯的号召力要比他那个老牌罗马贵族强大得多,从那些蛮族望风来投就可见一斑。
杀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那些蛮族雇佣军一定会临阵投降,就算他们不投降也没有关系,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将他们击败,到了那个时候,戈尔狄安只有自杀以谢罪的份了。
莫米娅,我来了,我要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马克西穆斯心cháo澎湃,有如眼前bō涛阵阵的海水。
亚鲁利努斯按着剑快步走了过来,威风凛凛的对马克西穆斯行了一礼:“皇帝陛下,臣这就渡海了,请皇帝陛下听着臣等的好消息。”
马克西穆斯欣慰的笑了,自己这个儿子一穿上战甲还真是不错。为了奖赏亚鲁利努斯的功劳,他让亚鲁利努斯做了将军,现在手下统领着一个精锐兵团,这次渡海与戈尔狄安决战,他派亚鲁利努斯为前锋,同时配备了一个手下的大将维塔里阿努斯给他的副手,两个精锐兵团一共一万多人,只要在对岸站住阵脚,接应大军过海就算完成任务。以眼前的这种力量对比来说,这简直是送给亚鲁利努斯的功劳。亚鲁利努斯知道这是父亲让他立功,心情十分jī动。
“小心一点。”马克西穆斯点了点头,用眼神送亚鲁利努斯离去,看着他们登上用商船改成的战船,一路劈bō斩làng,消失在大海深处。
跟在亚鲁利努斯他们身后,又是两个军团出发了,当第四批人登上战船,等着马克西穆斯一起出发时,送亚鲁利努斯的战船已经返回,同时带来了亚鲁利努斯好消息,他们已经顺利登岸,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击,就在对岸立下了阵势,戈尔狄安背城而立,并没有主动出击。
马克西穆斯哈哈大笑,带着亲卫营大步上了战船。他最后一丝担心已经没有了,戈尔狄安果然已经老了,已经没有了锐气,不趁着亚鲁利努斯他们刚刚登岸的时候进行阻击,战机已经失去,他不可能打赢这一场战斗了。
密密麻麻的大船载着马克西穆斯的大军渡过海峡,当马克西穆斯走到海峡中间的时候,他遇到了第二批返回的战船,得到第二批两个军团也已经登岸的消息,马克西穆斯更加放心了,他对身边的将领们说,进了拜占庭,让你们好好休息一下,这几个月大家辛苦了。
众将听了,各自大喜,催促着水手用力划船。既然已经有两万人登了岸,此战已经稳cào胜劵,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了,他们剩下的任务就是渡过海峡,稳稳当当的走进拜占庭,然后走进罗马。
“陛下,前面有战船!”船头望楼上负责暸望的士卒突然高声的喊叫起来。
“叫什么叫,不就是前面返回的战船吗?”马克西穆斯的亲信大将卡佩里阿努斯不满的哼了一声,另一个亲信将领伊帕戈苏斯刚要跟着骂两句,马克西穆斯却拦住了他们,眼中闪着不解:“战船?第二批战船不是刚刚返回吗,怎么这么快又有战船返回?”
卡佩里阿努斯愣了一下,犹豫道:“是不是他们这次登岸特别顺利?”
“不可能,那些日尔曼人对船不熟悉,只会更慢,不会更快。”马克西穆斯拨开卡佩里阿努斯,大步走到舷边,抬手遮在眉前,挡住刺眼的阳光,凝神向远处看去。
远处碧bōdàng漾的海面上,十几个小点正排成一字横队,飞速驶来。马克西穆斯目力极佳,他已经认出这些应该是战船,但究竟是什么战船,他一时还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