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金银财宝——血洗全州(2)

我来自天朝 但丁的手 2659 字 5个月前

经过两昼夜的挖掘,6月3日挖通至城下,太平军放置入火药十六担。

而西城墙上对应位置由于江西会馆大炮的猛轰,上面清军守军站立不住,根本不知道一条隧道已经挖到了他们城墙脚底下。

太平军营栅中,骑马令官持黄旗募喊,要各部选派勇武者,当天送来集合,做打先锋(3)。

夏诚将于贵找来的一帮人,以于贵为首送了去。

上午,太平军又在西城附近燃烧大量的湿柴草,烧的城西一带守军睁眼不开。

于贵一帮人连带其他队伍选出来的先锋,烧柴掩护下悄然集结于西城墙外两百步开外,下午正热时分,清军轮番吃午饭时。

“轰隆”一声巨响,只听得山崩地裂,西城墙处自地炸开,“城崩二丈余”。太平军队伍以于贵等先锋为首,纷纷涌杀入城中。

不少兵士从内涌上城墙,当场就击毙了千总叶永林,把总张之福、前州牧瑞麟相继死于乱军之中。

知州曹燮培见太平军杀入,在城还没有完全破时就蜷缩在城东义仓底之下,被太平军搜出后当场杀死,

于贵等人抓了个官员身边当差的俘虏,以不死为条件,逼其带往州城府衙宅邸。

不久城池四门大开,各军涌入其内。

此次太平军没有留取俘虏,各军不分部属,四处乱捕逃亡清军兵丁官吏,捉住就杀,乱糟糟的直到第二天中午,才下达了止刀令。

连带守城清军,陆陆续续杀死了一千八百多人。

乘着当天城里的热闹乱劲,当天晚上于贵等人趁夜抬了两扇门板,上面盖了宅邸搜来的棉被,棉被里像抬了什么东西。

路上乱糟糟,有遇见的也只说是伤员,抬出出城医治。

夏诚城外大帐篷里,夏诚让李天成等人帐门道上警戒,营内多数部队全被他使唤入了城里,怕人多眼杂,夏诚看着营栅门口进来,一前一后的抬着两扇门板,小心慢跑的于贵等人。

心情有些焦急,迫不及待的让他们进了帐篷,门板放置在地上,夏诚只见这面板上的棉被一大一小,他万没料到这贪官污吏们会有这么多钱,眼神都兴奋起来。

先揭开小的那堆,只见好些金叶子,还有些金银首饰,外带数十个大银锭子,又不顾于贵等人奇怪脸上,掀开另一个棉被。

他万没料到于贵会给他带来这么个大宝贝,抬头疑愕的看着于贵等人,这是开玩笑吗?

释义:(1)于贵对夏,诚的最初套话,详见第二十九章——多个和尚没水喝一章节。

:(2)完小,古代的小学私塾。

:(3)打先锋,每次作战,有艰难奇险的攻打任务,太平军会在大队内招募勇武者,作为敢死队出动,有时这些人专门负责筹措军用物资和粮草。

关于全州屠城这个事件,我查了很多资料,最初清军的互告文书里没有提及太平军全州屠城,只是提到太平军破城后有滥杀,但很快就被制止了。

此次破城后为报冯云山中炮之仇,太平军高层下令是清军官吏以及逃散守城士兵,以及协助守城的,都要捉住杀掉。

知州曹燮培在太平军破城前,通过太平军放开的小南门派人传递消息,他已经了解到桂林清军正在北上,为解救全州而来,三五天后抵达。

为了坚持到桂林出发的清军大部队到来,知州曹燮培协放城内百姓出城,以节约粮口。

最初记载是破城后太平军杀死包括兵丁在内的人丁为一千两百余人,然后清军的谍报上就不断的叠加这个数字,最终达到六千九百多人,最后效果达到了“积尸塞途,三日不尽”。

但根据记录,太平军在破城后,包括太平军高层,都短暂的入城居住休整了两三天,如果真遍地都是尸首,人应该是忍受不了这个起居环境的。

曹燮培的信件里有:“知事不可为,启一门纵民逃,而效死不去者尚千余。”

说明城内人丁包括兵丁在内,破城时不超过两千多。

小南门被全州人现称为生门,有些太平天国历史老师实际去过当地,当地也确实流传这这个称呼,小南门,确切的说叫达道门城门,

据民国《全县志》记载从大南门逃生的均被杀,从小南门逃生的均放行,故大南门有死门,小南门有生门之称。

请看下节:喋血蓑衣渡——南王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