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业此时已猜出王月瑶所想,也不发言,只是闭目静心,等待着王月瑶的回报之礼。
一声丝竹扣弦声响起,已在杨守业平静心境中荡起涟漪。
又是一声,杨守业只觉得自己多年流连于长安的沉郁感觉被逐渐荡开。
当日,唐翎以此曲应对夜潇湘的《广陵散》,奏出一名月下游子孤身独行的悲凉,如今王月瑶所弹,音调虽也与唐翎一般无异,但传入杨守业耳中,却又是另外一种味道。
月下独影,偶依山岳之中,清风抚过,将心间污浊完全洗去。身边清泉流淌,轻饮一口,更觉天地清冷,可醉人心。
王月瑶只将琴曲弹了一遍,但杨守业闭目品味,却是良久。待得将近傍晚之时,他才回过神来作出道别,言语之中虽为表露,但当中不舍却是任谁也听得出来,只是这种不舍仅仅是对方才音律的不舍而已。
送走杨守业,王月瑶再次回到自己别院之中。
手捧杨守业赠予的琴谱,长安第一才女将之一页又一页地细细阅览,生怕漏掉一分细节,偶尔还勾动身边琴弦,测验这琴谱某个音调。其专注程度,便连家中下人送来的饭菜,也顾不上理会。
月悬高空,此刻已不知何时,王月瑶终于合上琴谱,深深舒出一口浊气。
“你不愿流连于官宦之间,故作纨绔模样,希望宰相对你失望,好将你遣离长安。这般做法虽说天真,但的确骗到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外人。只是今日,你又何必要以真面目展示于我面前?”王月瑶喃喃言语间竟浮起几分苦涩,“我虽知道你的真意,但你又是否知道,这份真意注定没有分毫回应?正如他对我绝不会留下半点机会?”
次日,当朝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守业离开长安,据说乃是回蒲州老家省亲,但自此之后,这位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儿再未踏足国都长安一步。
据传,在他马车驶出城门之时,一首悠然琴曲自车中传出,音调醉人之余,更让人有种胸怀大舒,心中多年阴霾豁然开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