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子来起来,车内的行之探出头来。拱手一礼,道:“在下辞官回乡,与杨帆兄弟顺路,特来一聚。”他笑了笑,“没想到宗令大人也要前往金陵,真是巧了个巧啊。”
朱启也是一笑,“确实很巧。没想到还能够遇到你。”他朝着行之拱手,道:“这位族中子弟,还请行先生多多赐教。”
马车再次多了一架,一匹马。三驾车,缓缓驶出老铺街。赶往通州。到了通州,便是京杭大运河的源头了,一路向南,走水路比陆路更安全,也更快捷。一般南下,都会选择走这条古水道。也是唐以来,一条重要的河道。
时至金秋,马车缓缓驶至通州,夹道红枫满山。杨帆骑着黑马。一副悠然的样子。行之将帘子撩起,看着满山红枫,诗兴大发,道:“当初闻沁园春?帝颂。便知杨帆不凡,怎么样,今日再来赋诗作词几句?让在下也领略一下您的文采?”
“岂敢在行之先生前卖弄文采。”
“恕在下直言,在下作诗不如作文,作文不如评诗。”他笑道,“今日你若不作诗词一首。真的是对不起这满山的红枫了。”
杨帆黑马前行,勒住缰绳,笑道:“既然行之先生都这么说了。在下若是在推辞,倒是显得有些做作了。既然去年雪冬,填词沁园春。那今日也填首沁园春如何?”
“哦?难不成你就这么自信,能够超过自己的那首帝颂?”
杨帆笑笑,抄了老毛的两首词,还真是每次都是那么应景,便朝着红枫望去,吟道:
“独立寒秋,江河南去,独望山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