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未能说尽的话,随着这春风山河桃李,也会慢慢传递。
贺缘声听过无数冯元庆学生的话语,再听到更年轻的学生,一声声于琴弦之中呼唤着柏老师,眉目变得温柔,眼眶又泛起了热泪。
“这就是辉声的期望吗?”
他低声问道。
方兰笑中含泪,“是的,师叔。”
“这也是师父的期望吧。”
他肯定说道。
方兰擦了擦泪水,说道:“一直都是。”
他们一直一直期望与学生们一起,永存朝气,共建山河。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第47章
二胡合奏之后, 就是学生们的合唱。
青春的嗓音,歌颂着一位伟大的老师,也在展望着未来更多的后继者, 生生不息。
厉劲秋身边的位置空着,一直在等钟应。
然而,那位完成了演奏的学生,仍然守着后台,直到合唱结束也没有回来。
学院领导们上台致辞, 厉劲秋悄悄离开了席位。
走到后台门边, 他就见到钟应抱着那把银弦红木二胡, 仔细的观察了进进出出的学生们。
“你在找谁?”厉劲秋本能的认为, 他在等人。
钟应看他一眼, 语气迟疑的说道:“今天的合奏,少了一把二胡。柏老师的二胡。”
厉劲秋不久前刚听说了乐器的传承。
钟应说少了二胡,那就应当是少了继承那把二胡的人。
他看着往来的学生,三三俩俩聚集在一起, 说着演奏,说着柏老师, 手上的二胡都长得差不多。
长颈细杆, 八角或六角琴筒。
他实在分辨不出具体的差别。
“会不会是柏老师去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把二胡送人?”
当然,厉劲秋心中,最适合继承柏辉声和冯元庆衣钵的, 除了钟应不会有别人。
“不是的。”
钟应认真的回答道,“那把二胡, 柏老师去年就送人了。”
钟应时常拜访柏辉声, 也时常与柏辉声一起奏响琴弦。
那把黑檀六角蟒皮琴, 一直是柏老师的心头好,更是冯元庆留下来的精神寄托。
忽然有一天,钟应再去探望老师的时候,发现柏辉声用的,是方兰那把竹纹琴头银弦二胡。
他好奇的问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