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冯元庆回到了祖国,他也无比渴望能够跟着师父,一起回去。

可是,他才十五,学业未尽。

冯元庆的仔细叮嘱:“你得留在美国,找回希声。希声找回来了,我就来接你们一起去中国。”

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渴望找回希声,渴望冯元庆来接他们。

幸好,寂寞空旷的时光,他还有远道而来的信件,聊以慰藉。

钟应安静听着贺老先生的讲述,他低沉沧桑的声音,渐渐和冯元庆重叠。

仿佛两个老人,同时向他一起讲述沉睡在磁带里的岁月。

这份岁月静谧悠闲,哪怕过了几十年,刻录在磁带里的,也是冯元庆的笑声。

但是,贺缘声笑不出来。

他说:“突然有一天,我再也收不到信了。”

贺缘声以为,是海洋上的巨浪,吞没了师父寄来的消息。

于是,他开始请常年往来中美的商人,替他带信、带物品。

却没想到石沉大海,竟在中国的清泠湖找不到冯元庆这么个人,去中国的商人也越来越少。

老人沉默盯着聊天的磁带,安静许久重新说道:“我托了很多人,想过很多办法,如果不是我忙着和人谈判希声的交易,寻找希声的踪迹,我真该去一趟中国。”

那些年的惶恐不安,贺缘声重新提起,都充满了悔恨。

他悠悠叹息道:“直到1978年春天,我才收到这样一盒磁带。”

录音机是朋友的,磁带也是朋友的。

那时候越洋邮递容易弄丢,朋友亲自去的清泠湖,亲自帮他带回来。

只不过,一份录制在冬天的声音,贺缘声第二年春天才收到。

但是,他很高兴。

很高兴师父一切安好,也高兴师父有了一位朝气蓬勃的徒孙。

贺缘声听着磁带机传来的声音,他听了许多年,早就能够背诵里面的字字句句。

冯元庆终于说完了日常琐事,给贺缘声介绍起可爱的小师侄。

“辉声,给你师叔拉一段《赛马》,让他听听你的功底。”

“诶!”

少年人充满活力的回应,击碎了书房的沉闷与凝重。

“师公,我给师叔来一段《战马奔腾》吧!刚学的,他肯定还没听过!”

说完,二胡如战马奔腾的弦声,便在沙沙沙的杂音里,掀起一片赤胆豪情。

钟应还没见过这么雀跃的柏老师。

仅仅是一句话,仅仅是一首曲子,他都像见到了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年,按下琴弦,甩出了琴弓的白马尾,奏响了一段骑兵战士的英勇之曲。

他认识柏辉声的时候,老师已经是沉着冷静的中年人模样。

也许只有在老旧的磁带里,才能听到他无忧无虑的少年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