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法子,就不至于手足无措,她循着路线去找,便不信自己会找不到!
她已是下定决心,是无论如何也要将这药找出来的,便对宋院判道:“此番多谢院判了!”
宋院判却淡淡道:“没得能救你母亲,为何要谢?”
谢昭宁道:“若非院判妙手,恐怕只一两个月,母亲便要不行了。如今院判替我保了母亲五个月性命,令我足有时间去找能治母亲的药,且还告诉我有这样的药存在,对于昭宁而言已是大恩了。”
她对着宋院判恭敬地做了个
揖。在五个月内安然无恙,其他的她再想办法就是了,她相信人定胜天,总会能解决事情的。何况此前她一直疑心母亲的身体是有人在背后作祟,如今宋院判也算是验明了她的猜测,令她心中更定了几分。
她亲自送一人出了门,叫人送来几包上好的青凤髓茶叶给宋院判。顾思鹤看着她许久,仿佛准备说什么,可正是此时,竟有护卫般的人匆匆跑来,在顾思鹤耳边说了几句。
顾思鹤便深深皱起眉:“……简直是胡闹!”
一时顾不得别的,先上了马车。
虽不知顾思鹤是遇着了什么事,但谢昭宁已是不能等,她立刻回转身,便立刻吩咐白姑把药行的各大掌柜都找来,层层吩咐,从汴京到钱塘乃至川蜀,谢氏药行的各个分行都在暗中查找那瓶万金丸的下落,却也不能明着去找,只怕是真的现世,引了旁人也来争抢,故只能暗中去查。
此药虽不是真正的延年益寿,但能补上身子亏空,于大伤之人有大用,已能算得仙丸了。
昭宁此刻只庆幸家中还有谢氏药行,在找药上,至少比旁人便利了许多。
而谢氏从汴京总药行到下面的小药行,也都行动起来,替姜氏暗中寻药。不光是因姜氏是东家的缘故,谢氏药行虽是当年谢老郎君首建,可真正发扬壮大却是在姜氏手上。姜氏对他们也是极好,婚丧嫁娶各有贴补,他们都是打心中尊敬着姜氏。故都以十一万分的用心在找药。
来听吩咐的葛掌柜还劝慰谢昭宁:“大娘子不必担忧,夫人这些年体恤吓人,广施恩泽,定是吉人自有天相,将这药丸找到。”
并告诉她,她让照顾的那位沈先生,他们十分周到地照顾着,让谢昭宁不必忧心。
此时昭宁自是暂顾不上沈先生那边,只托了葛掌柜送过去东西,依然忙着给母亲找药的事。幸而姜氏服了宋院判开的药方,终于止住了吐,能吃得下睡得好了,昭宁虽知道若不能找到那万金丸,总还是命悬一线的,但看到她好过了,总是好的。
不过只要一日不替母亲把药找到,她心里便一刻也放松不下来。
这日她一边回复药行掌柜的信,一边听樊月的回话:“按照大娘子说的,每日监视着蒋姨娘那边,并未瞧见什么异常,蒋姨娘每日只是练字读经,似乎也并不忧愁。夫人屋宇中的东西也正在查,只是夫人屋宇中的东西是常换的,眼下极难查到究竟是什么东西……”
谢昭宁手中的笔一顿,母亲的饮食没有问题,她立刻就想到用物,但时间已过,自然极是难查。蒋姨娘果然手段了得,心性也了得,她恐怕就是等着蒋家起复,她便能毫发无损地从禁足中出来。但眼下她还暂顾不上蒋姨娘,先替母亲把药找到再说。
正是这时,青坞匆匆走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封信,连请安都没来得及,对谢昭宁道:“大娘子,汴京的掌柜有消息传来了!说那瓶流落民间的药丸,似乎是在金明池附近的新门瓦子出现过,被周围的一个大户买走了。”
昭宁听了眼睛一亮,立刻将那封信接了过来
仔细读了。信里说的便是青坞那般意思,只是更详细些,那瓶药的确是在汴京出现过,当时私下还有人竞拍。只是后来并不知是被谁买走了,虽然并不详细。但已是这些时日,她得到的最明确的讯息了,至少叫她明白该到哪里去查。
昭宁立刻要吩咐人下去找,青团又进来了,她眼下已经训练得好多了,老老实实地屈身行礼,笑道:“娘子,姜家大夫人来看夫人了,夫人请您过去一起说话呢!”
这段时间,已经安顿在西大街的大舅舅和大舅母常来探望母亲,照顾母亲之余,还不忘和姜氏说着茶余饭后的趣事,逗姜氏开心。
大舅母过来,昭宁是无论如何要去陪着说两句话的,何况母亲还喊了。
谢昭宁立刻去了荣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