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诗赋论考完之后是策论,从庆历四年范文正公改革取士的侧重点开始,这些年朝廷取士越来越重视论策,只要这场答的出彩,其他几场有发挥的不好的也没什么。

命题作文,还是论文,正是苏景殊最擅长的部分,也是苏家一大家子都最擅长的部分。

如果像前

些年那样考试重诗赋而不重策论,只要诗赋写的好,其他写的一塌糊涂也能录用,要是诗赋写的不好,其他写的精妙绝伦也没用,他这场考试就悬了。

感谢范文正公的改革,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小子一定努力考试当官争取让大宋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小小苏双手合十,深吸一口气翻开题目,扫完之后就沉默了。

不是题太难,也不是没法入手,而是这题目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般来说,策论和诗赋一样命题范围都非常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出,有时候还会结合时务,全看出题人和官家的想法。

足足五道策论,正常情况下出题人在命题时,都会将三种策都囊括在内。

经义策,从儒家经典里出题,考基本功;子史策,考学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看考生能不能以史为鉴;时务策,以时事政务为主要内容,看考生是不是只会刻板读书而不能灵活运用。

三种策论各有侧重,只这一场下来就足以吧考生的水平摸的清清楚楚。

今年的五道策论,第一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第二道《浮费弥广》,第三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第四道《安国强军之道》,第五道《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2】

五道题凑在一起,官家的心思昭然若揭。

哦,不对,昭然若揭是贬义词,不能用在官家身上,反正就是懂的都懂。

五道策论,一道重点在“新”,两道重点在“钱”,两道重点在“强”,很好,看出来官家想迫切的解决大宋又穷又弱的局面了。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孟子》里也引用过这句。

周虽是古老的邦国,但却承受天命建立新王朝。

周文王不拘泥于旧制,采取新法富国安民,孟子引用这句的时候也是劝国君不要死守旧规,要像周文王学习,发现问题就改革自新,如此才能使国家富足百姓安康。

懂,官家这是想推行改革,顺着官家的意思写就行。

后世关于宋朝三冗两积的讨论不少,他上学的时候也曾听过不少大家讲宋朝,当时听的时候浮于表面,可再加上他这些年在大宋的亲身经历,真让他放开了写五道策论的纸答这一道题都不够。

后面《浮费弥广》和《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两道,巧了,他都挺熟悉。

先前他二哥的文章里写过“浮费弥广”,后面重点写的是冗兵冗官,如此才导致国家冗费,他们俩当时还讨论了半天是开源更重要还是节流更重要。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出自《论语》,意思是百姓如果富足了,国君怎么会不富足?百姓如果不富足,国君怎么会富足?

主要讨论的是“富民”,答起来不算难,熟读《论语》顺着儒家的富民之道往下写就能写出一篇策论,

但是却不好写出彩。九天啊,天知道这九天他是怎么过来的。

不知道小金大腿的感受如何,有没有后悔进贡院的大门。

考前进来时一个个的干干净净,出去的时候全都步履蹒跚,九天的考试过去,再注意风度的人这时候都注意不了风度。

比起风度,还是活着更重要。

能步履蹒跚出去已经算好的,还有些考完之后直接抱头痛哭,哭是会传染的,没一会儿就是一群人对着哭,弄得贡院的书吏赶人都不好赶。

秋闱的时候苏景殊还有心情等周青松出来相互搀扶着出去,如今他连搀扶都不想搀扶,只想来个人把他背出去。

扛出去也行,不拘什么法子,只要别让他动弹就行。

好饿,好累,好困,有没有办法能在睡觉的同时把饭吃了,现在的他真的很需要这个本领。

qwq

赵大郎脚步虚浮走到门口,终于明白小伙伴在听到他要参加春闱的时候为什么那个表情,也知道他爹在同意他参加春闱的时候为什么笑的那么意味深长。

这真是在玩命儿啊!

足足九天,吃不好睡不好还要考试,幸好题目他都写完了,最后一场不那么重要的题也都中规中矩的应付了事,九天的考试没有一天是虚度的。

他竟然真的考完了,不容易不容易,参加春闱这事儿出去他能吹一辈子。

两个脚步虚浮的少年郎在门口相遇,颇有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感觉。

贡院门口停满了马车,外地的考生迈着沉重的步伐回住处,家在京城的考生则是被家里人嘘寒问暖,也不敢问他们考的怎么样,能站着出来就是胜利。

春闱考试这九天里贡院不知道抬出了多少学生,春寒料峭不小心感染风寒是要命的事情,别管考的怎么样,没在贡院生病就行。

官家在门口等着儿子出来,看到臭小子蔫儿了吧唧的笑眼弯弯,“爹说不让你去你非去,怎么样?知道春闱有多苦了吧?”

“知道了也要去,孩儿不比所有人差。”赵大郎抖擞精神,精神了一瞬间立刻又趴了下去,“爹,我想洗澡,我想吃饭,我想睡觉。”

虽然天冷不洗澡也没关系,但是贡院里干什么都不方便,他感觉他都快臭了。

春闱考试那么重要的场合条件不能这么差,强烈申请修缮贡院,至少把里面的硬床板给换了,大冷天的那么硬的床板还不给配厚被褥真的很不人道!

赵曙不嫌弃身上有味道的好大儿,轻手轻脚的将人扶上马车,然后和旁边的苏小郎和苏小郎他爹点点头,这才上马车带儿子回别院修整。

臭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小小年纪就去春闱和那些饱读诗书的士子比,要是落榜了还得他这个当爹的来安慰,真是拿他没办法。

不像苏家小郎,虽然人家年纪小,但是人家学问也好。

过目不忘是天赐的本领,小郎自己也勤奋好学,再加上苏家学风甚浓,如此何愁不成才?

本届主考官冯京是三元及第,他挑主考官的时候就想着讨个好兆头,小郎先前已经考中解元,不知道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三元及第。

这是他继位后第一场科考,希望小郎加把劲儿别让他的期待落空。

苏景殊目送金大腿和小金大腿离开,然后眼巴巴的看向他爹,“爹,累。”

老苏无奈扛起不省心的小儿子,“你说的对,给你当爹确实很累。”

多大人了还要爹扛?不像话!!

醉酒花间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