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舆论高地(一更)

安宁宫。

姜离停在书架前拿了本书翻来覆去地看,只是没看书的内容,而是在看书的质量。

旁边是高朝溪在说起去刻书经厂的调研报告——

“……负责刻板的有百余匠人,负责排活字印书顺序的有二百余人,另外还有裱背、裁纸、笔匠、墨匠等各几十人。等通俗文学的先例。

民间想通过官方渠道看到小说,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儿。

而民间能够印书的书坊,现在的大明有多少家呢?

八家。

是,不是八百,不是八千,而是整个大明,两京一十三省,能算得上书坊能够自行选择书籍刊印出版的,只有八家。[1]

而京城,大概是天子脚下规矩森严的缘故,目前一家也没有!

所以——

她扬了扬手中的书:“既然舆论高地是空白的,那你们就不要大意地占领这块高地吧。”

如今的小说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舆论阵地。

姜离这么看重出版业,不只是为了看到什么百花齐放的小说戏曲,更为了,有些陋习的废除,是必须要占领舆论的高地。

高朝溪是最明白姜离做什么的。

既然京城中都还没有人开书坊,那就由她们来吧!

无论是官方、私人,都将由她们来‘签作者’‘出版小说’。

她也想见见陛下口中那个‘人人传诵’的盛景。

高朝溪带着笑晃了晃手里的调研报告:“怪不得外面人说陛下‘连祖宗们的钱都要捞’。这实在是烧钱的事儿,陛下当真要破费了。”

就她刚才汇报,光养匠人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姜离点头:确实如此,有明一代有点名气的书坊,背后都是腰缠万贯的豪富之人,诸如金陵胡氏,姑苏毛氏……非如此资本雄厚不能抢占市场,使一块地域内只有自家书坊扬名挣钱。

可见想要开书坊,必须有钱(养这么多人用这么多纸),还必须有人脉地位(不然搞不来书,或是刊印的书总要被查封)。

而这两点……

姜离合上手里的书笑道:“这世上还有谁比皇帝更符合这两条呢。”

尤其是在收割过王振后,姜离表示:“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花,只管花!”

啊,无论什么朝代,说出这句话来,感觉都真好。

九月,京城难得秋高气爽的日子。

西苑的步打球球场。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