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轻笑着摇摇头,想到自己一路走过来的艰难,颇有些唏嘘。

当然了,自己如今也站在了权力的最顶端,最多就是有些感慨,倒不至于意难平。唯一羡慕的可能就是叶卡捷琳娜当上皇帝的时候居然才三十三岁。

人生大好年华啊!

假如自己登基的时候才三十多岁,那必然还有好多事情可以做。

......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叶卡捷琳娜的篡位进行得那么容易?整个过程可以称得上是波澜不惊。】

【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彼得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不得民心。】

【他虽然是伊丽莎白女皇的外甥,但是他的父系其实是瑞典公爵,然后呢又从小在普鲁士长大,一直到他十四岁那一年才被接回俄罗斯。】

【在年少的时候,他就成为了普鲁士国王的忠实粉丝。】

【也就是说,彼得对俄罗斯其实并没有什么归属感,他更喜欢普鲁士。】

【这是很要命的。】

【他到了俄罗斯三年之后俄语说得还是磕磕绊绊,比起叶卡捷琳娜努力的想要融入俄罗斯成为一个俄罗斯人来说,他就显得特别的不走心。所以,俄罗斯的贵族们和百姓们对彼得一开始就不是很喜欢。】

【而且,在他上台后,在一些政策上也表现得亲普鲁士而远俄罗斯。】

【诸如什么把好不容易赢来的土地拱手让人啦,背叛盟友和普鲁士结盟啦,然后对普鲁士的使臣卑躬屈膝啦之类的,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可以说,他的蠢是摆在台面上的。】

彼得眼中闪耀着光芒:

“俄国应该将从普鲁士抢过来的土地归还给他们,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误会,而这些误会将会在我手中终结。”

“俄国与普鲁士将结成友好联盟。”

底下的大臣和军官们睁大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纷纷出言反对:

“陛下!我们的军队已经攻占了柏林,再过不久,普鲁士国王就将对您低头!岂能在这个时候议和?”

“那些土地怎么能归还给普鲁士?那可是我们的将士们在前线用性命为代价赢回来的!”

但彼得根本不听这些意见。

原本马上就要亡国的普鲁士被他这么一番骚操作,居然挺了过来。

之后,彼得又宣布对丹麦宣战,只为了帮助和丹麦有纠纷的德意志公爵,也就是他的父族。

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从军营,到贵族们的舞会,再到城中的各种小酒馆,各种唾骂与埋怨还有讽刺不绝于耳——

“他身上虽然流着俄罗斯的血,但他根本不是俄罗斯人,而只是个德意志人!”

“我们的将士拼死才赢回来的土地,居然就这样没要一分赔偿的还了回去!他以为战争只是一场小孩子的游戏吗?”

“他甚至让我们穿着普鲁士军服来操练,我相信假如他一直在位,俄国将变成普鲁士的一部分!”

“这就是纯粹的叛国行为!他是俄国的叛徒!”

这些争端还未平息,彼得三世又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决定。

“朕欲废除国内的东正教,将普鲁士的路德教立为国教!”

【宗教啊!各位!】

【纵观欧洲历史,有多少腥风血雨的战争就是因为宗教而掀起来的?可彼得三世,他就是真敢贸贸然的去改变俄罗斯的宗教信仰啊!】

【他登基不过半年,就以一己之力得罪了军界、贵族圈、宗教圈还有几乎大部分俄罗斯的平民。】

【事到如此,彼得三世的结局也就被注定了。】

一个月前,离开夏宫的是叶卡捷琳娜。

不久之后,离开的人却变成了神色仓惶的彼得三世。

一个星期后,他死在了离圣彼得堡三十公里的地方,死因不明。

......

许许多多的帝王和男性掌权者们都有些沉默。

一个皇帝就这样被他的妻子成功篡位而且死得莫名,总让他们莫名的觉得有些后脑勺发凉。

不过,深谙权术的他们也都知道,死亡才是最好的结局。

“若是我,也会让他去死。”明朝的朱棣在心中寻思,“只有死亡,才能绝了一些人的不轨之心,防止他们借此生事。”

他不由得想起很多年前仙画的“预言”。

若是按照预言所说的发展,他的侄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那或许他真的会起兵逼宫。而那时候,他或许也一定要让朱允炆死,这样他才会放心。

幸好,现在不用走到那一步。

而彼得的骚操作,也让很多人都忍不住叹气并吐槽。

“世间竟有如此蠢笨的皇帝,竟然连装都不知道装一下。”刘彻对身边人道,“这个下场也是他活该。”

身为帝王居然亲近他国,将自己国家的利益拱手送人,这是何等的奇葩!

就算是前秦的胡亥,也只是残暴不堪,但却并不蠢。

在他之前的时空,吕后叹了一口气。

“如果一个人本来就不适合这个位置,却被硬推上来,那就只会是这样的结局。”

德不配位。

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伸出手揉了揉自己的额角,莫名的有些头疼。

感觉她儿子,其实也不是怎么很适合皇帝这个位置啊......

大臣们想得更多。

北宋名相寇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不断上奏章让官家立储啊。早立储位,不仅可以安定民心,而且可以提早就进行相应的教育,为日后做准备,社稷才能无忧。”

如果对所有皇子们一视同仁,都进行帝王教育,那势必会引起他们的纷争。

当然,也有人想得更远一些。

“即使是华夏,也不乏因为帝王愚蠢而灭亡的朝代,晋惠帝司马衷即使是个弱智也依然能登皇位。可见,将权力集中在一人手里其实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

当然,这些话只敢在心里想一想,并不敢说出来。

而且,想了之后又陷入到迷茫之中。

既然现在的制度是有风险的,但又有什么制度比现在的制度更加高明更加低风险呢?

......

【除此之外,欧洲和俄罗斯本来就有女皇在位的传统。】

【所以,叶卡捷琳娜的上位并没有受到过多的阻力。】

【而反观武皇这一边,李治虽不及他的父亲,但也称得上是一位有为之君,并且在华夏忠君的思想传统浸润以及李氏皇族的威望之下,她一个外姓人篡位几乎是没有任何成功可能的。】

【所以,武皇在一开始的时候应该没想过让自己当皇帝。】

【只是,命运使然。在迁都洛阳之后,武则天就等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又一次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