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结束,王思哲走出来,神情凝重地单独对荣裕说:“幸好你发现得及时,你的朋友初步诊断为微笑匿性抑郁症。”
荣裕并不意外,他查阅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猜测。
王思哲说:“微笑匿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为内心深处极度痛苦,却为了应对社会交往避免亲近的人担心,习惯用强颜欢笑掩饰痛苦。根据刚才沟通,我认为是母亲去世和与亲人关系破裂,还有被父亲从童年时期开始长期的精神压制导致的。需要接受长期规律的治疗才能有好转。”
荣裕垂下眼睫默了默。
他看了眼在诊室的沙发上坐着发呆的盛奕,问:“他愿意接受治疗吗?”
“他很在意你,不想让你为他担心。”王思哲说,“他有接受治疗的意愿。”
那天之后,荣裕每周都瞒着父母陪盛奕去精神科接受治疗。
一开始疗效并不明显。
盛奕对母亲的依恋比他们想象得要深。
这种过度的依恋,和他父亲的精神压迫有很大关系。
因为从童年时期开始,盛奕就一直把母亲当做躲避父亲贬低训斥的守护者。
母亲几乎是盛奕所有安全感的来源。
所几即使父亲不再继续对他进行精神压迫,母亲的离开还是严重地加深了盛奕的心理问题。
几次治疗后,王思哲发现了盛奕身上新的问题,叫荣裕和他单独谈话时问:“听说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
荣裕怀疑地愣住:“这种情况,不是发生在绑匪和人质之间吗?”
王思哲坐在皮沙发上,对这个孩子莫名满意,点头微笑说:“一位叫奥利弗·詹姆斯的心理学专家延伸出了新的理解,他称之为后世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荣裕:“后世?”
王思哲耐心讲解:“后世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发生在儿童和双亲之间。这个理解认为,当儿童想要寻求安稳的生活环境,就会对双亲生出肖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感情。”
“在实际生活中,出于生存的自发性,儿童会学习双亲的行动,讨双亲的喜欢。然而在无法得到足够呵护甚至出现暴力行为的家庭环境中,儿童的讨好行为就和要使犯罪人开心无异。”
王思哲双手在桌面交扣,说:“长期已久,甚至会对双亲的‘犯罪’行为产生认同。”
想起盛奕的父亲,荣裕拧紧眉头。
王思哲继续说:“举例来说,从小就看到家庭暴力的孩子,甚者是被家庭暴力的孩子,长大后就更可能演变成暴力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暴力倾向。”
荣裕:“……可以一起治疗吗?”
“心理治疗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王思哲往后抱起手臂,说:“后世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想要完全解除童年的干扰是比较困难的,需要长年的干预治疗,最好是通过身边最亲近的人用行动来影响。不可以强行干预,会增强他对自己的错误认识。”
荣裕思索着点了点头。
王思哲建议:“眼前更重要的,是要先治好这孩子的抑郁问题,不然两种问题一起压迫他的精神,容易引发更严重的症状。”
为了加强治疗效果,王思哲推荐让盛奕尝试催眠疗法。
大致了解了自己会在催眠过程中发生什么,盛奕非常不安,要求荣裕进诊疗室里陪他。
绝对安静的诊疗室内,盛奕忐忑地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紧紧握着荣裕的手。
“不要怕,你绝对安全。”王思哲轻声安抚,“接受催眠治疗后,你会感到非常轻松。放不下的一切,都能有勇气放下。”
盛奕不安地和荣裕对视一眼。
荣裕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用拇指摩挲他的手背。
盛奕的心跳渐渐平静下来,缓缓闭上眼。
在王思哲的引导下,盛奕渐渐进入了催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