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 嫡母、生母、继母

江洛不认为嫂子对自己的孩子和她的父母对她一样,生下来完成了“任务”,其余只要给够吃穿让她读书,就觉得自己是完美父母了。

她决定最后努力一句:“嫂子便虑到将来婚事,也不必这么早留下孩子呀。先带在身边,过了十岁再送回来也不晚。大哥便再到偏远处去立功,总会有回京述职的时候,孩子们再过来就是。便是到时候大哥嫂子不便,只要一封信来,我定派人去接。”

嫂子若仍然坚持,她便不再劝。总归她有信心,以荣和以熙在林家不会和黛玉在贾家一样受那么多委屈。但若嫂子松动,那便是以熙和嫂子都至少能多陪对方五六年。

至于黛玉……她亲爹都回京了,续娶的又是“已故江尚书之女”,除非贾母说黛玉走就活不下去了,谁还能拦着黛玉不让回来?贾母真能这么说,几个表妹在林家也没用。

谢丹晴沉默半晌,悠悠叹了一声:“真没想到,妹妹竟把我说动了。”

她笑:“我也不知怎样会后悔,怎样不会。可我现在,的确是舍不得她的。”

嫂子用的是“她”。不是“她们”。

江洛又得以离嫂子的内心更近一步,却没感到快乐。

像嫂子那日抱住她一样,她俯身抱了回去。

-

当家的老爷不在家,只余四个女眷,江家今年的年事比往年轻松。谢丹晴一心两用,边办年事边和江洛理嫁妆,每日淡然从容,不见一点慌乱疲惫,又让江洛羡慕。

从明年开始,她也要自己独掌林家内宅的事了。要过几年,才能做得和嫂子一样熟练?

江洛稍有点愁,但不多。

还没听说谁家当家太太因为管不过来家事被休。真忙不过来,不是还有魏丹烟、夏萍、许静雨她们吗?

贾敏能用姬妾帮忙掌家,她也能啊。又不是说谁有家事执行权谁就能把她取而代之。她和魏丹烟一起管家的时候,也没敢对贾敏有丝毫不敬。真有这样的……换掉就行了。

成为江家的姑娘的确给了她甚至不亚于从前的贾敏的底气。

这就是身份转变带来的思想转变,所谓“位置决定想法”,“屁股决定脑袋”吧。

江洛试着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十一月初,谢丹晴又带江洛回谢家探望。

山东宁光谢氏是大族,谢尚书虽不是正派嫡支,功成名就后也没忘提携同族,所以谢尚书府上除了谢尚书、沈夫人和子女们,还住了族中几个优秀少年,有男有女。

男的住在外院,并不入内见外眷。

三个女孩子,一个十六岁,名为谢丹瑜,是谢丹晴和江洛的平辈。还有一个十三岁,一个十二岁,是亲姐妹,分别叫谢蓉和谢英

,比两人小一辈,要叫她们“姑姑”。

谢丹瑜是谢氏族长的幼女,谢蓉和谢英都是她的亲侄女。在本族中,是族长之女谢丹瑜比谢尚书的女儿地位更高,但放在全大齐,当然是谢尚书的亲女儿更受人青睐。

江洛上次来时,看到谢丹瑜姑侄三人和沈夫人的亲女儿谢丹晓四人同起同坐,似是亲密无间。

过了一个月再来,谢丹晓却似和谢丹瑜有了不快?她看见的是,谢丹瑜一直在和两个侄女找机会和谢丹晓说话,谢丹晓却不大愿意理她们三个,对她们挑起的话题不是敷衍,就是忽略。

十几岁的小女孩儿之间一时好了,一时不好很正常,何况嫂子又和继母妹妹不算亲热,江洛更不在意这些。

但在谢丹瑜第三次试图“尽力”“忍着委屈”邀请谢丹晓一起同她说话时,江洛还是不可避免觉得反感了:

有必要在她这客人面前做到这种地步吗?

十六岁的大姑娘了,难道不懂“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譬如她和嫂子,哪怕在家里互相挠花了脸,见到外人还是会想方设法遮掩矛盾。今天看似是谢丹晓故意不配合谢丹瑜掩饰太平,实则却是她不断把矛盾挑明,显得自己顾全大局,却让谢丹晓做那个不懂事的人!

江洛不喜欢这种人。

但说到底,终归是别人家的事。

沈夫人一直笑吟吟看着,江洛便也当做她们关系特别好只是闹着玩。

到谢府已是上午十点。互问寒温半小时,说闲话一小时,吃午饭一小时,再说半小时闲话,江洛便见嫂子和沈夫人告辞了。

上次也是这个节奏,例行公事完毕就走人。

沈夫人也没大留,只亲亲热热挽起江洛的手送她,请她下次还来。

谢丹晴和谢丹晓姐妹跟在她们后面。

沈夫人是长辈,送小辈最多只送到二门。眼看垂花门越来越近,连檐上的积雪都快粒粒可见了,谢丹晓走路时跺了跺,咕哝一句“可真冷”,便快速挽过谢丹晴的手,问:“姐姐新年前是不是还来?”

谢丹晴从没和妹妹这般亲密过,被她挽住的手发僵:“……来。”

谢丹晓从袖子里抽出一个字条,死死按在谢丹晴手心:“姐姐下次来,带上以熙和以荣吧。”

谢丹晴握好字条:“那要看天气如何。”

“哦。”谢丹晓松开姐姐。

谢丹晴把手心里的一小叠纸捏了捏,又捏了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