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出院子门口,锦儿就迎上来对他说:“大少爷,有人要找你哩!”
朱标有些好奇谁来找他,透视眼一扫,看到了李婆婆带着一个年轻人远远地等在自己的院子外。
年轻人身穿青色绢布,身上一个补丁都没有,大冷天的,手里拿着一把折扇,摇来摇去。
锦儿解释道:“是那日您在城里救的李婆婆,听说她是来感谢您的,您要是不喜欢,我就打发她走。”
李婆婆来到朱大元帅府,被安排了看守厨房的工作,这个工作对体力的要求不那么重,
不会伤到她的腰。从她口中,大家逐渐知道,是大少爷救了她的命,还给了她粮米,不由得都感叹大少爷心善,感慨李婆婆好命。
朱标:“不必赶她走,我去见她就是了。”
一主一仆不紧不慢地往朱标的院子的方向走。
院子门口的李婆婆见了朱标,立刻拉着旁边的年轻人说道,“狗儿,给大少爷磕头!”
两个人一起磕头见礼,朱标和锦儿一左一右上前扶起他们。
朱标眼神看向年轻人,“李婆婆,这位是?”
李婆婆:“这是我走失了二十多年的儿子,李狗儿。今天早上,他回来认亲了!”
朱标为她高兴,“这是喜事啊,李婆婆,咱们去屋子里说话。”
李婆婆进了屋,有些拘束,那年轻人倒是显得宠辱不惊,气度不凡。
朱标吩咐道:“锦儿姐姐,麻烦倒些茶来。”
在朱标的再三恳请下,李婆婆和年轻人坐在了面东的椅子上,李婆婆尤为拘谨地只沾了半个屁股,那李狗儿倒是表现得十分自然。
朱标:“李婆婆在府上适应的怎么样?”
李婆婆连忙道:“托大少爷的福,管事十分照料我,让我主要负责看守厨房,忙时帮厨,这可比挑大粪强多了。”
李婆婆又说:“今个上午,我听管事说有个年轻人来找我,说是我走失的儿子,我过去一瞧,真的和狗儿小时候一模一样,脱了衣服,右边屁股蛋子上有块青色的胎记哩,位置和狗儿一模一样!”
李婆婆说到这,泪眼婆娑,声音哽咽,李狗儿也是满目泪水。
朱标:“找到了就好。老人家,这是喜事啊!不知道狗儿哥当时是怎么走失的?”
李婆婆想起伤心事,抹了一把泪,絮絮叨叨地说着:“……狗儿当年是被拍花子的拍走了,卖到了磨坊里,磨坊老板待他如同对待牛马,他从磨坊逃出来,在一个商行当伙计,后来,商行越做越大,商行掌柜的看中他勤劳肯干,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后来,他继承了商行。
年前,他就想要回应天寻亲,可惜走失时年纪太小,只记得自己叫李狗儿,父亲叫李棒槌,到今天,才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