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十六

第16章

一家公司的倒闭不是突如其来的,但前兆大抵都是从内部的衰败开始。

宋逢林过个生日再去上班,就发现世界变天了。

本来技术上的事情全由他负责,现在谁都想插一脚。

张总早上问,何总下午问。

搞得他不堪其扰,专门找了个实习生写日报。

就这,才只是开始。

东宫娘娘跟西宫娘娘打对台,谁都逃不开这个漩涡。

宋逢林连着好几天加班到凌晨,到家的时候头重脚轻倒头就睡。

都累成这样了,陈韵想着让他多睡会,自己送孩子们去学校。

两个娃进幼儿园,她还恋恋不舍地在门口跟其他家长聊天呢。

聊的倒也不是什么八卦,是最近的热点幼升小。

家长a:“琪琪妈妈有门路,三十万一个包上附小。”

家长b:“浩宇的性格太活,公立那种条条框框肯定受不了的,反正早晚要出国,还是去国际学校。”

家长c:“我们以前读书都靠自己的,孩子能读就读,不能读别给那么多压力。”

……

谁说谁有理,毕竟每个孩子和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

陈韵对女儿的期望还是能上区实验小学,毕竟是第一梯队又离家近。

不过这个愿望的压力不在陈星月身上,全靠父母承担买学区房的重任。

但话又说回来,有房子也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连刘迎霞都在楼下听说一串小道新闻,摘菜的时候问女儿:“星星能上实验吗?”

陈韵知道不给她打包票她夜里肯定愁得睡不着,说:“买房迁户口都三年了,没啥问题的。”

出问题的几率是0.001%,她不信自家有这么倒霉。

那就好,刘迎霞:“现在孩子上学也太费劲,东山都有学区房了你知道吗?”

东山是个镇,陈韵一家人的原籍就在下属的一个村子里。

不过她打小在上属的新姚市区长大,对农村只有逢年过节的记忆。

她道:“一平方卖多少?”

刘迎霞手比划一下:“八千。”

陈韵记得上次回老家的时候看过,镇上的奶茶店员工资也有个三四千。

她道:“买的人多吗?”

刘迎霞:“有钱大家也不买,都愿意自己盖。”

盖房是老一辈的执念,陈韵其实不太能理解。

她对故乡没有深情,纯粹是成全父母的愿望,不过偶尔想起来还是很心疼这一百多万。